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首創SCoT無疆界大學 四校攜手展現永續教育新典範

本文共1155字

經濟日報 黃啟銘

為回應全球永續發展挑戰,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宜蘭大學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共同推出「SCoT無疆界大學課程」,以跨校合作方式,結合四校特色領域,在113學年第一學期正式啟動,致力培養學生實踐永續發展與創新思維的能力。SCoT課程強調跨領域協同教學,四校各自根據專業領域設計出不同的課程主題與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為高等教育帶來嶄新模式。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專業能力,還深化了對永續發展的理解。

四校學生在暨南大學進行戶外探索教育與水域運動課程。 暨大/提供。
四校學生在暨南大學進行戶外探索教育與水域運動課程。 暨大/提供。

國立宜蘭大學負責的「農業淨零與農業旅遊」課程,專注於結合農業與旅遊,推動地方永續發展。學生們在宜蘭城南校區的實地學習活動中,了解永續建築和低碳生活的理念,並參與操作鐵牛「力阿卡」農機、參拜大樹公和探訪渡船頭等活動,深入認識農村文化及其在環境保護與文化傳承方面的努力。透過這些體驗,學生對農業與觀光協同發展及地方創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北市大劉亭妤與吳沅朕、宜大徐巧恩、北藝大楊愛德、暨大劉珊榕與江雨恩,以「阿昨與阿...
北市大劉亭妤與吳沅朕、宜大徐巧恩、北藝大楊愛德、暨大劉珊榕與江雨恩,以「阿昨與阿明」為題,進行環境藝術品創作。 暨大/提供。

臺北市立大學的課程則聚焦於永續都市發展,結合臺北古城、老街和歷史建築等元素,帶領學生實地走訪青田街和臺北探索館,親身體驗臺北在城市規劃中如何實現永續發展。課程中,學生不僅了解臺北歷史文化,還掌握了城市規劃與永續建設的基本知識,進一步培養解決現代都市問題的能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憑藉其深厚的藝術資源與文化底蘊,設計了「永續遊學:校園共享與跨域實踐」課程,探索藝術在永續發展中的應用。學生參與「2024藝術永續國際論壇」並參觀音樂廳、舞蹈廳與佈景工廠,深入了解藝術創作過程中的資源運用及其挑戰。在關渡美術館的參觀中,學生與來自其他學校的同儕交流,思考如何推動藝術領域的循環利用與資源再生。

北市大趙若安、宜大潘紫妤、北藝大黃姿毓、暨大劉峻羽與吳森源以AI繪圖,結合營養與...
北市大趙若安、宜大潘紫妤、北藝大黃姿毓、暨大劉峻羽與吳森源以AI繪圖,結合營養與食品安全創作桌遊卡牌。 暨大/提供。

暨南大學負責課程總結,結合戶外探索教育與水域運動實踐,強調跨領域協作與挑戰。學生在暨南大學戶外探索園區進行團隊合作活動,並前往日月潭月牙灣進行SUP(立式划水板)及獨木舟操作。這些體驗不僅鍛鍊體能,也提升學生跨學科合作與整合知識的能力,深化其對永續發展的實踐理解。

在暨南大學舉辦的成果發表會中,各校學生展示了豐富的創意作品,包括音樂創作、桌遊設計及環境藝術等。例如,「搶救地球大作戰」主題的音樂作品融合了薩克斯風與自然聲音;以AI繪圖設計的「線食搶GO」桌遊卡牌結合了食品營養與食安知識;環境藝術品「阿昨與阿明」則從城市規劃與園藝設計角度探討過去與未來的環境議題。

此外,宜大與暨大的學生設計了3D打印的環保餐盒「環保綠盒」,臺北藝術大學與暨大的學生共同拍攝影片,以詼諧方式展示未來綠建築的策略,這些作品體現了跨領域合作的價值。

暨大校長武東星指出,SCoT無疆界大學課程成功將學術理念化為實際行動,不僅展現跨校合作的可能性,也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平台,深化對永續發展的理解。未來,SCoT計劃持續推動更多創新合作,為學生創造更豐富的學習機會,成為高等教育永續發展的先驅模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暨大護理學院成為勞動部認證考場 助南投長照2.0發展
下一篇
開啟商業領袖之路 用EDBA升級事業版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