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274字
氣候變遷影響日益加劇,低碳議題已受國際品牌高度關注,台灣環境部今年1月也預告碳盤查草案,直接擴大碳盤查對象,其中也包含排碳量高的中小企業。台灣逾九成是中小企業,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減碳壓力不容小覷。
由「LCIA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與台灣中小企業共同主辦的 「Greenmorrow 亞太金屬綠色供應鏈論壇暨特展」將於2月25日與26日為期兩天,於台中市林酒店盛大登場。本次活動是台灣首度聚焦「綠色供應鏈」,展現金屬產業鏈的上游包含創新原料商與綠色鑄造廠,中游的關鍵零件供應商、先進板金與銑車加工廠,還有下游整機的綠色工具機品牌廠商DMG Mori與東台精機的減碳產品,以「減碳、增效、創能」為三大展覽軸線,演示低碳轉型的綠色產品與服務,也揭露低碳的實踐經驗,提供轉型策略與樣本,更期望能讓其他台灣中小企業看見預期的效益與機會。
在推動低碳轉型的過程,太陽能建置、工業製造新創科技、生產流程自動化整合與AI協作的能源監控與碳管理系統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轉型工具,這些相關領域的企業將匯集在展覽的資源鏈結區; 同時現場也有持續擔任產業的技術智庫角色的法人與大學單位參與。還有,活動的主要指導單位台中市政府工策會與政風處也在現場透過海報方式向產業宣導低碳作為與清廉誠信。
「LCIA低碳聯盟」理事長黃獻毅表示 :「透過 Greenmorrow 活動,我們期望促成更多產業供應鏈彼此的轉型對話與低碳創新的合作契機,減碳是要上中下游都一起動起來,才會有明顯的成果,低碳肯定是台灣中小企業的一面防火牆。」
同時,Greenmorrow 的高峰會與論壇邀請了國內外低碳的專家學者、金屬業界品牌領袖、天下雜誌、台達電、漢翔航空,透過台灣與亞洲金屬機械市場現況的專題論壇,和標竿企業在低碳轉型討論交流,提供最新的產業趨勢與落地的實踐案例,指引中小企業精準掌握市場走向與轉型策略。
根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年10月所發佈的《金屬製品產業碳盤查指印2》的調查:「九成以上的製造業,如金屬製品產業、電子零組件產業、石油與煤製品產業等,除去自廠內產品製程所產生的範疇一的直接排放,約莫80%-95%的碳排放量都源於上下游供應鏈產生的範疇二和範疇三(ISO 14064-1:2018 的類別3-6間接排放)」。這個排放的高比重排放量直接就突顯出,身為供應鏈一環的中小企業在降碳作為上,對於國際品牌與台灣整體淨零碳排的應對是有其關鍵的重要性。
LCIA 自2023成立以來,一直與許多中小企業站在一起,從了解何謂低碳至願意參與碳盤查健檢的第一步,透過輔導顧問團隊的訪廠過程,這些互動的寶貴經驗讓我們主動籌辦了Greenmorrow活動-齊心共力低碳共贏,我們期望政府也能看見在金屬製程這個產業鏈上在製程與排碳環節的各種需求。
展望2025,LCIA 2.0 規劃的供應鏈係數的落地輔導將會與產業實務需求對接的更加精準與清晰,提供中小企業在低碳轉型過程中更適切的解方,為實現低碳綠色供應鏈的目標更往前邁進一步。
更多低碳產業永續發展聯盟與活動資訊,請參考官方網站:
http://www.lcia.org.tw/greenmorrow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