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水平分割農及電 創造農電最高產值

本文共349字

經濟日報 翁永全

台灣是科技製造重地,企業為達RE100,對綠能有剛性需求,須靠地面型太陽光電才能滿足。市場出現開放一般農地,以容許方式來發展的聲音,未來政府推行以負面青列取代審核機制,五大光電公協會均支持,希望為綠能發展帶來轉機。

營農型及漁電共生需要靠時間累積經驗,要有團隊才能成功,有些業者執行時面臨諸多困難。原因是光電業者原本對農漁業並不在行,一旦種植成果不如預期,可能面臨系統遭拆表,融資銀行也擔心風險而觀望卻步。

將土地利用改為「農(魚)歸農、電歸電」,採取水平分割農及電,不脫離一地兩用的宗旨,但帶來雙贏,更為可行。若農業與光電混合,光電的建造成本增加25%,以1MW系統為例,約增加千萬資金成本,綠電售電將高出1元以上,非用電戶所樂見,加上漁農業要達損平不易,估算最大產值30萬,對整體社會利益不是最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雲豹能源 號召球迷守護野生萌友
下一篇
台鈣科等4家廠商參展日本能源週 3天展期吸上千人次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