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70字
貿易戰改變全球產業鏈的「去風險化」趨勢,合庫金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暨合庫投顧董事長徐千婷指出,全球供應鏈爭霸已經不再是直線的賽跑,而是變成一場地緣政治版的「定向越野賽」。去風險化不是消除風險,而是學會跟風險共存,甚至於學會藉風轉舵。能夠轉彎的企業,才走得遠;能夠靈活應對的國家,才守得住產業根基。
徐千婷20日出席《經濟日報2025大師論壇》並參與座談場次,以「貿易戰下全球的風險與機會」為題,進行分析探討。
徐千婷表示,過去幾十年全球供應鏈的發展邏輯,有點像是一場「全球賺錢大賽」,哪裡便宜就去哪裡設廠,哪裡生產效率高就往哪裡集中;誰能用最低的成本生產、用最快的速度交貨,誰就是贏家。這是一場線性邏輯的比賽一一跑得快、省得多,就是王道。
但是,這場比賽突然變了。它不再是直線的賽跑,而是變成一場地緣政治版的「定向越野賽」,你可能還在跑,但前面突然冒出一面「關稅高牆」,左邊出口被卡,右邊晶片被禁,背後的資金還可能被制裁,所以企業一邊跑,還得一邊自己畫地圖、設路線、評估風險,大家突然發現,這不是在做生意,這已經是戰略部署,這就是我們現在談的「去風險化」。
徐千婷認為,去風險化的本質,其實不是「去掉風險」,而是問自己一個問題:「萬一下一步局勢翻轉,我們有沒有備胎、有沒有逃生梯、有沒有Plan B?」
講到供應鏈的去風險,台灣的半導體當然無法缺席。徐千婷說,過去我們講「矽盾」,說全球有超過七成以上的先進製程在台灣,是我們的護國神山;但如今這塊「矽盾」不只是台灣人的驕傲,也成為各國爭搶的「地緣資產」。大家想要這塊寶玉,不是因為想靠台積電(2330)賺錢,而是想確保一旦局勢變化,他們還能掌握關鍵晶片。也因此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全球供應鏈就開始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略重整。
看到美國對中國接連祭出出口管制,從5G到AI晶片,從EUV到EDA工具,意圖在先進製程全方位阻絕中國高科技的崛起。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在這樣的趨勢下,也開始走出新的佈局:例如台積電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興建六座先進晶圓廠,這不僅是響應美國政策,更是一種戰略保險。還有環球晶(6488)、日月光(3711)等等業者,也同步加碼海外投資,目的主要也是為了分散風險。從這個角度來看,「去風險化」並不只是供應鏈轉移,同時也是企業版的「國安思维」。
徐千婷指出,電動車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產業。很多人直覺認為,電動車是環保趨勢,消費者愛買,這個市場才會成長。其實不盡然。電動車從來就不是一個「需求帶動」的市場,而是靠政策砸錢堆出來的產業。不論是中國的補貼、歐洲的碳稅,還是美國IRA法案,都是靠政府撒錢、訂標準,把電動車從概念帶進市場。
這其中,中國的發展最值得關注,靠龐大補貼累積出世界最大的電動車產能,尤其是比亞迪,一台車賣得比日本迷你車K-car 還便宜。而這些中國電動車開始外溢輸出,不只是貿易上的競爭,更引起國際間的政治風暴,於是美國針對中國電動車提高關稅到100%,歐盟啟動反傾銷跟反補貼調查,其他國家則是先後以「低價競爭」為理由,築起關稅高牆。
徐千婷認為,這不只是貿易戰,更是保護本國汽車產業的戰略反擊。在汽車這塊領域,台灣本來就沒有「地緣優勢」或是「產業供應鏈的裙帶效應」。至於未來在電動車的戰局裡面,台灣會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雖然不是整車出口大國,但是在關鍵零組件上佔有重要地位,例如:車用PCB,台灣在全球市佔率超過三成,還有售後維修(AM市場)副廠零件中的所謂碰撞件(板金件、保險桿、車燈等),台灣的市佔更是超過八成。台灣在少量多樣產品方面的管理經驗,短期內難被取代。所以怎麼運用台灣現有的優勢,在電動車的浪潮下找尋新的商機,將會是貿易戰下的最佳解方。
其實,「去風險化」的供應鏈重組,已經不只影響科技業,還可能牽動整體經濟的四大面向,第一個是出口模式的改變。廠商不再是「全球作戰」,而是根據市場分區、法規風險、與友岸國的協議等等,來選擇出口的目的地跟途徑。
第二個是投資地點的重新配置。企業的生產基地布局不再只是「哪裡最便宜」,而是「哪裡最穩定」、「哪裡最不會被制裁」。
第三個是人力資源需求的轉變。懂得合規、懂ESG、懂地緣風險的人才將會變得炙手可熱,法務、政府關係、區域經濟研究員等職務也會越來越受到重視。
第四個是產業鏈價值的再分配。過去集中於中國的垂直整合,正在被重新切割跟重組。一些國家像越南、印度、墨西哥、東歐,都在崛起,但是要完全取代中國,並非一蹴可幾。尤其是電子中下游產業,例如PCB、手機、筆電這類領域,因為受限於環保法規、群聚效應跟成本結構的考量,即使廠商有轉移的打算,多半也只能緩慢推進。
她強調,「去風險化」不是消除風險,而是學會跟風險共存,甚至於學會藉風轉舵。未來的企業領袖,不只要能看財報、談技術,更要懂國際政治、掌握供應鏈的風向。企業CEO不再只是CEO,更要扮演好一個CPO。因為,今天的風險,不只是在市場裡,也在白宮、在北京、在G7的會議桌上。能夠轉彎的企業,才走得遠;能夠靈活應對的國家,才守得住產業根基。
對於未來一年的投資組合,徐千婷建議,採取「防守中帶選擇權」的策略,在整體配置上,保留約40%的資金在現金與短期債券,例如貨幣市場基金或短期公債ETF等。在美國這種高利率環境下,這類資產提供不錯的收益,同時又保有進退空間,可以應對市場波動或突發事件。
其次,30%配置在大型股,特別是以AI、雲端與半導體為核心的科技權值股。雖然這類股票目前的估值偏高了些,但是長期成長動能還在,加上這些企業買回庫藏股跟獲利能力強,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撐。
第三,20%投資在亞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這類受惠於供應鏈重組跟人口紅利的新興經濟體,作為中長期的布局。配置10%在比特幣或與區塊鏈相關的資產,作為對沖美元幣值與地緣政治衝擊的彈性部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