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吃對了就能紓壓!養生名醫:五種療癒食材,對情緒、壓力與腸道都有幫助

本文共1128字

經濟日報 時報出版

文/洛桑加參醫師

很多人覺得吃補、吃保健食品、天天五蔬果就夠健康了,但身體卻依然疲累、睡不好、壓力大。知名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他的著作《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時報出版)中指出,真正的關鍵,不是補什麼,而是怎麼吃。

他強調,「靜心飲食」才是療癒身心的根本方式。吃進去的不只是食物,更是能量與情緒的轉化。想讓食物成為補藥,有七個基本原則:吃飯前先聞香、心懷感恩,慢慢咀嚼,從飢餓到飽足都要有意識。偶爾練習獨自吃飯,別看手機、不講話,讓身體專心接收營養。適當的飢餓感是健康的,不要一餓就慌張找東西吃。年紀越大,更要多咀嚼,因為咬的動作能刺激大腦血流,是預防失智的自然方式。

然而,現代人吃飯的方式,常是與情緒連結。下班後壓力大,就跟朋友聚餐大吃大喝;身體疲累又心煩時,零食搭劇集不自覺一口接一口。這些情緒性飲食的背後,是焦慮與疲憊的累積。洛桑加參提醒,吃來紓壓不是不行,但更重要的是吃對方式、選對食材。他特別推薦五種植物性療癒食材,對情緒、壓力與腸道都有幫助,且安全又日常:

◎ 牛蒡:清腸道,帶來好心情

近年腦腸軸研究指出,腸道菌相與情緒密切相關。想讓好菌進來,得先把壞的清出去。牛蒡富含膳食纖維,能有效調整腸道環境。他建議削皮時不要太乾淨,因為外皮本身就有抗氧化成分,有助身心清理。

◎ 芝麻:藏醫推崇的陽氣之源

芝麻在藏醫中是溫補聖品,有助提升陽氣與循環。從西醫觀點看,它富含色胺酸、鎂與維生素B群,有助血清素合成與神經系統穩定,是提升抗壓能力的好幫手。他建議與核桃、杏仁等堅果搭配,每日適量攝取。

◎ 茄子:解熱、飽足又低熱量

水分含量高達九成,是夏天和初秋的清爽好物。茄皮中的茄黃酮苷具抗氧化、護眼、清血管效果。減重者食用時,記得少醬料少油,避免高熱量的烹調陷阱。

◎ 大蒜:天然抗發炎,舒緩焦慮壓力

當感覺身體要感冒或過度疲勞時,洛桑加參會咀嚼兩粒生大蒜。大蒜中的蒜素、維生素C與硒等成分,能有效對抗自由基、減少慢性發炎,同時幫助穩定情緒與提升免疫力。

◎ 香蕉:快樂荷爾蒙的推手

香蕉含有色胺酸與鉀、鎂、銅、維生素B群,是製造血清素與穩定神經的天然來源。洛桑加參說,有位做人資的朋友曾抱怨老闆只會發香蕉當激勵,他笑說「那至少是快樂的猴子」。真正懂得利用香蕉補充營養的人,其實抗壓性也相對較高。他建議搭配豆製品、優格或起司一起吃,效果更好。正在減重的人則可選微青、不過熟的香蕉,更能增加飽足感與幫助排便。

飲食,不只是維持生命的手段,更是調整情緒、對抗壓力的重要力量。當你吃得對、吃得靜、吃得有意識,你會發現身體慢慢輕盈、心也變得穩定。與其靠藥補,不如從餐桌開始,吃出健康也吃出好心情。

本文節錄:《不生病的藏傳紓壓術:療癒身心靈的預防醫學》一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電搶修復電 嘉義市完成供電
下一篇
台日合作策展 史博館「台灣蘭花百姿」大展 從蘭花看台日韓奇妙關係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