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568字
作者/姜雯
從13歲打工、月薪3000,到接手全台900家門市,清心二代趙啟宏靠人情味穩健接棒。為了導入環保杯,他克服搭機恐懼出國學習、由總部吸收5%開發成本,讓老品牌邁向永續未來。
台灣手搖飲百花齊放,誰是霸主?這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
不過,從創立時間與門市規模來看,清心福全自1987年創立以來,在全台展店超過900間,穩坐龍頭地位。
近日,清心福全(以下簡稱「清心」)不僅因消費者自創的「綠+紅」止咳喝法在社群引發熱議,也推出了全新三麗鷗聯名飲品。不過,今年清心最具代表性的舉措,是全面導入「FSC森林永續認證杯」,預計年底前全數完成。
此舉預估將使整體成本增加約5%,對於年營收約30億的品牌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這項費用並未轉嫁給加盟主,而是由清心總部自行吸收大部分成本。
其實清心早在2024年9月就率先以中杯試行「FSC森林永續認證杯」,是台灣第一家推動此舉的連鎖手搖飲品牌。與清心同歲的二代接班人趙啟宏說,早期清心使用的保利龍杯總被批評「不環保」,「這一直是我們心中的痛,這次我們要變成『最環保』的品牌。」
已穩坐手搖飲龍頭的清心,為何仍選擇主動改變?趙啟宏接班後,清心有哪些不一樣?又是什麼讓這個老品牌始終屹立不搖?
13歲打工、月薪3千,他從一隻手機開啟接班路
很多人以為「企二代」就是「富二代」,但其實趙啟宏從13歲就在門市打工,因為家裡缺人,責任自然就落在了他頭上。
「那時候我爸找了一個店長帶我,幾乎每天都被罵,罵了4年,我都懷疑他是不是把對我爸的不爽發洩在我身上。」趙啟宏說起這段往事,還是有點委屈。過去沒有SOP可循,所有訓練只能靠湯匙、秤重和手工煮茶,一切全憑技法和經驗。
2002年,趙啟宏15歲時,創辦人趙福全在台南育德路開出了清心的第100間門市(也是除創始店之外,唯二的直營店)。「那時候為了拼這間門市,我們資金幾乎全部用完,我爸很沉重地告訴我,之後薪水沒辦法給那麼多了。」
「那你爸當時給你多少薪水?」《天下學習》記者問。
「你會覺得他很殘忍,他一個月給我5,000元,之後又變3,000元。很誇張吧,而且這樣的薪水持續了很久。」當時台灣的基本工資大概是16,000元。
就這樣,趙啟宏在門市工作了大概10年。其實剛開始趙啟宏並不想接班,他甚至一度想做電影售票員。「每個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當有人告訴你要照著安排好的軌道走時,多少有點不服氣。」
但是對餐飲的好奇心,加上看見父母的辛苦,趙啟宏慢慢了解父親一路以來的苦心。大概22歲的時候,趙啟宏進入公司總部工作,這時候父親丟給了他一支手機,「結果那隻手機是我噩夢的開始。」
當時清心約有500間門市,父親趙福全公告所有廠商和加盟主,未來如果有任何問題,一律撥打這支手機。而且沒人知道手機的背後是趙啟宏,因為通訊錄上的名字被設為「陳先生」。
從此,「陳先生」開始接收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封膜為什麼封不起來?為什麼原物料味道不一樣?反正電話接起來,常常就是一頓罵。趙啟宏發現,即便在門市工作10年,他對很多事情還是一竅不通。
「我那時候有個筆記本,每天遇到什麼問題就寫下來。」慢慢地,趙啟宏發現,「摸清了很多東西後,和我爸對談時,他好像會聽我的話了。」
從「逼宮」商標到哥吉拉聯名:二代接班後的三場品牌突圍戰
接班之後的趙啟宏和弟弟趙啟成做了三件十分「刺激」的大事。
第一件事,簡化商標。
早期清心的商標頗複雜,但卻是父親趙福全累積多年的「作品」,兒子一上來就要改變商標,這讓念舊的父親覺得像是在「逼宮」。
第二件事,改裝「二代店」。
早期的清心門市幾乎沒有裝潢,有些甚至連招牌都沒有。為了推動品牌更新,當時連合作廠商都主動出面,遊說趙福全做出改變。然而,好不容易裝潢的十幾間二代店,成效卻沒有想象中好。「我和弟弟在店門口站了好幾天,但消費者覺得這和原來的清心沒關係。」
這讓趙啟宏發現自己策略上的錯誤。原本只有新開的店才裝潢成二代店,但這樣難以產生群聚效應。後來他改以分區域做集體改裝,這樣瞬間提高了消費者和媒體的能見度。
因為二代店效果很好,加盟主口耳相傳、積極參與,「後來我們的木工,時間根本排不進去。」就這樣,在四、五年間,清心完成所有二代店的改裝。
第三件事,與IP聯名。
自2017年起,清心陸續與航海王、哥吉拉、三麗鷗家族等知名IP合作,推出造型冷飲杯與聯名周邊,不僅為門市帶來約三成銷量成長,也成功為品牌注入年輕活力,吸引新世代消費者。
產生這些想法,一方面是因為趙啟宏喜歡搜集公仔,尤其是哥吉拉,他希望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與品牌結合;另一方面,趙啟宏希望自己和品牌都可以持續創新,像是將紅牛加入紅茶,清心就是首創,甚至吸引紅牛總部專程來台試喝,而提到「多多綠」,趙啟宏腼腆中帶著自豪,「這是我的出道作。」
「我和弟弟有個核心理念,就是接下來要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我們會將公司盈利的一部分拿出來做創新,而且這個數字沒有上限。」
制度改革,撞上資深加盟主的信任牆
此外,早期公司沒有制度,趙啟宏接班後還成立了三個重要部門,分別是:稽核部、加盟部、設計部。
「稽核部的問題最大。」趙啟宏笑著回憶。
當時他們做了一張密密麻麻的表格,派員工去加盟店稽核、打分。結果幾乎每一間門市都把他們擋在門外,還質問,「你們老闆是誰?」
員工答,「是執行長叫我們來的。」
資深加盟主回,「我從小就看他長大,現在要派一個小朋友來給我們打分數,你叫他打電話給我。」
清心的第一家加盟店成立於1991年,如今仍持續營業;全台超過900家門市中,有多達600家經營超過20年。這些資深加盟主過去習慣直接與創辦人趙福全互動,如今面對前來稽核評分的年輕員工,難免產生反彈。
剛開始的時候,父親趙福全還會打電話過去安撫,後來父親也沒辦法,只好換一種方式,「我兒子我也沒辦法控制。他也是為了你們好,讓環境更整潔,讓客人看到我們是有制度的店。」
為了磨合世代差異,趙啟宏也試著改變自己的做法,從「打分」變成「打勾」。「打分會讓他們覺得,我不是應該100分,至少也有90分吧。所以就轉以柔和的方式,讓大家慢慢接受。」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趙啟宏也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他自認是個安靜,甚至有些社交恐懼的人。事實上,在採訪的過程中,《天下學習》的記者也可以感受到趙啟宏的緊張——這樣的經驗頗為特別,因為一般「執行長」給人的印象往往是自信、侃侃而談的。
被問到如何培養「領導力」時,趙啟宏表示,自己的優勢在於「親和力」。「我爸爸以前很有威嚴,員工看到他都會發抖。但我們和同事就像朋友,這樣也更容易聽見他們真正的聲音。」
南部的人情味,讓品牌走得穩、走得遠
回到FSC環保杯,學生時代的趙啟宏就常常聽朋友說,清心的杯子不環保。這讓他心裡不是滋味,「雖然其他家飲料店也用保利龍杯,但我們家的量大,所以容易被看到。」
進入公司後的趙啟宏,就曾向父親提議,「既然杯子被質疑不環保,那我們就換嘛。」他卻換來父親一句「你不懂啦」。後來趙啟宏才了解到,南部天氣炎熱,保利龍杯有較好的保冰性,部分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
不過,趙啟宏仍一步步將保麗龍杯汰換為紙杯。某次偶然間,他注意到化妝品包裝盒上印有「FSC」的標誌,進一步查詢後發現這是一種具永續認證的紙材。「當時我就去問廠商,但還沒有人用這種紙材來做飲料杯。除了成本高、紙材穩定性仍待提升外,疫情期間供應也非常不穩定。」
有位企業前輩曾建議趙啟宏,如果真心想做環保,不妨出國親自體驗一下國外的環保創新氛圍。但對於有懼高症、害怕搭飛機的他而言,這並不容易。今年春節期間,他終於鼓起勇氣克服遠途飛行的恐懼,踏上前往冰島的長途旅程。「吃了兩顆安眠藥,卻還是完全睡不著,」他笑說,「但國外很多環保理念,確實顛覆我的想象。」
不過,光靠創新,品牌真的能屹立不搖嗎?不盡然。
儘管趙啟宏與父親的經營管理風格不同,但父親的理念深深影響了他,這或許才是清心能在手搖飲界長期穩健發展的關鍵。
趙啟宏說,書上教的是品牌登峰後應延伸出第二、第三品牌,才能再創高峰。但父親認為,這樣容易分心。
「可能因為我們是南部人,比較重感情,父親教育我們,要對所有的加盟主負責。我們雖然是連鎖手搖飲,但不是靠加盟在賺錢。」因為清心已具備一定規模,且與加盟主之間長年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清心不是那種你會特地排隊、打卡的飲料店,甚至不是「口袋名單」的第一名,但它就是那樣,穩穩地在你身邊,讓你不想選擇時,可以毫無壓力「喝一杯」。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滿滿行事曆已過時!比爾蓋茲:我花了太久才懂,成功不是要把每秒行程排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