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向陽在寫詩與編輯台之間 煎熬但快樂

本文共816字

中央社 記者邱祖胤台北10日電

詩人向陽(林淇瀁)身兼媒體人與創作者身分,幾度因在所編副刊刊登文章觸怒當局而遭約談。向陽今天說,回首當年政治事件,心境十分煎熬,但一如他寫詩的歷程,煎熬但快樂。

二十張出版社今天在台灣文學基地悅讀館舉行「景色:向陽詩歌百選」新書發表會,由向陽與詩人、學者李蘋芬進行對談,細數他所歷經狂飆年代的青春與熱血,以及寫詩過程力求創新的心路歷程。

向陽在會中提到1984年任職「自立晚報」副刊,刊登某篇評論文章,致使報社遭受警備總部及調查局壓力,將所有報紙收回,向陽因此被記大過一次,同時遭調查單位定期「約喝咖啡」長達一年之久。

向陽提到首次遭約談的情形,當天報社高層只提醒他要不卑不亢,「不要違反你作為新聞人的尊嚴,也不要太過激昂」。

向陽說,他是詩人又是編輯,不能違反新聞倫理及社會現實的邏輯,內心經常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掙扎,歷經那樣的政治事件,雖然早有心理準備,卻依然感到震撼。

向陽現場也朗誦多首詩作,其中「霧落」是他大學時懷念已逝父親所寫。向陽說,父親在南投從事種茶行業,霧與茶有密切的關係,他至今仍對家鄉下午2、3時起霧的情境印象深刻。父親過世時,他便以茶與霧的情境寫詩,以及展讀父親遺書時的心情。

談到「一首被撕裂的詩」,原來是只有3段的詩,向陽寫完一直覺得不滿意,索性將稿紙撕成3份,隔不久他翻出來看,意外發現中間那段被撕成3部分,排列組合,竟也饒富詩意,於是又填上方框空格,讓語意曖昧不明,諷刺當時政府不向228事件受難者道歉的態度。

向陽分享寫詩的自我訓練心法,應該先在一個籠子裡面,「應該把自己關起來(指在某個形式之中),看看能不能自在,如果能自在,我就可以推開鳥籠,飛向天空」。

寫詩50年,向陽說,他唯一愧疚是未能完成「台灣史詩」,50年前他才20多歲,就因寫台語詩而獲「聯合報」專訪,當時報紙的標題「向陽將寫台灣史詩」非常聳動、狂妄,「我的台灣史詩還是寫不出來」,期待自己能把握機會,看能否從事件著手,彌補這項愧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吃對了就能紓壓!養生名醫:五種療癒食材,對情緒、壓力與腸道都有幫助
下一篇
合庫金徐千婷:全球供應鏈「越野賽」 學會4321投資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