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2字
「金牌國手」林郁婷自曝曾因中性打扮遭受言語霸凌,強調若有人願意站出來,能給受害者極大支持。教育部舉辦校園霸凌防制宣導活動,邀請專家提醒學生,旁觀者的沉默可能助長霸凌,但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帶來改變。律師呂丹琪說,若在旁鼓譟、留言按讚,甚至散布相關內容,可能涉及法律責任。教育部長鄭英耀則呼籲,共同營造友善校園,讓受害者與加害者有修復關係的機會,打造更安全的學習環境。
林郁婷自曝求學過程曾遭受言語霸凌,她自國中開始學拳之後,以中性打扮為主,再加上個性大剌剌,很常被笑稱「男人婆」。雖然她在學拳的過程中,習得較大的挫折忍受度,但霸凌是不對的,若身旁有人願意站出來,必定會給予被霸凌者強大的支持與鼓勵。如同她在拍攝教育部反霸凌影片時,回想在比賽當下的心情,若身旁有人能為自己挺身而出,會是非常大的支持力量,自己也會更有勇氣堅持下去。
律師呂丹琪提醒學生,很多霸凌事件都是眾目睽睽之下發生,旁人如果什麼都不做,會有隱形的聲音告訴行為人:「你這樣做,也沒有什麼不對」。當然,每個人都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因此出手制止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一個小小的舉動,能造成非常大的改變。她鼓勵學生,多給予被行為人關懷和傾聽,或者可以提醒行為人玩笑過頭,同時尋求外部協助,找導師、學務處、輔導老師、家長,透過學校管道協助可以避免很多憾事發生。
至於旁觀者是否有法律責任,呂丹琪指,如果只是單純在一旁,不一定會有法律責任;但若在旁嬉笑、叫囂、鼓譟,甚至在網路上跟著留言,集結同學一起按讚,累積下來很有可能演變成幫助、甚至共同行為人。她更提醒同學不要私下耳語、傳簡訊截圖,發限時動態,網路語言剪短,很容易造成誤解。
鄭英耀表示,營造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是教育部及地方教育局處共同努力的。年少輕狂難免會有衝突,或是言語上的不愉快,但如何讓受害者、加害者雙方有更好的關係修復機會,也是教育部所重視。盼學生在校園中彼此互相支持,讓校園更溫馨、友善、安全,在青春歲月中有更好的學習生涯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