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142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肝臟權威許金川30年來透過基金會無私奉獻,矢志消滅肝病。近來更把畢生經驗投入AI影像辨識,可輔佐醫師反覆再判斷,「就像許金川教授在旁邊一樣」。
作者:文/劉軒彤、黃冠豪
台灣肝病防治史上,有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揮灑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將近50年為國人「保肝」的歷程,他腦中閃現一台超音波。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1970年代,許金川還只是年輕的住院醫師,個性好奇又有想法;某日,聽聞台大醫院引進剛流行的醫學超音波,便到婦產科借用1台玩玩。不料,就這樣一頭栽進肝臟掃描的世界,成了全世界以超音波診斷早期肝癌的先驅。
如今,當年的小夥子早已升格為「許P」(教授尊稱),在恩師「台灣肝病醫學之父」宋瑞樓十多年前病逝之後,一肩扛下所有責任。「基金會擔子很重,10年來我都沒有長高。」個頭不高的許P,冷不防來一句冷笑話。76歲的他直言不曉得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因為接觸超音波,發現肝病病人很可憐,想救他們;後來做研究又做基金會,就到現在。」他平鋪直敘地一句總結。
肝病成國病 募資組基金會
曾經,肝病被稱作台灣的「國病」。30年前,台灣的B肝帶原者高達15~20%,平均每5口之家就有1位「肝苦人」。「那時候許多病患,整個臉都發黃、水腫,才到台大來看門診,一開門就跪在地上求醫師。」追隨許金川多年的好心肝基金會執行長粘曉菁,談起30年前台灣對抗肝病的歷程,依舊感慨不已。
1986年,擔任衛生署肝炎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宋瑞樓,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並獲得時任政務委員李國鼎的支持。許金川是宋瑞樓的博士班閉門弟子,「宋教授對我影響很大!我從他身上看到大學醫院裡面當醫師該有的角色;要把病人看好、把病人當家人,然後把研究做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還要教育下一代。」
台大醫院曾有個傳說,不管多晚都能在許P的辦公室找到人。連衛福部部長邱泰源都提到,自己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時,常常晚上10點鐘還會看到許P在舊院區晃來晃去,低著頭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其實,許金川是在身體力行宋瑞樓視病猶親的理念;當年肝病拖垮無數家庭,無辜生命的消逝、家屬的跪求,成了他心中難以磨滅的痛。他花時間研究如何救人,更想走出診間,用社會力量讓大家認識肝病、消滅國病,於是向恩師提議成立基金會。
1994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成立,宋瑞樓為創會董事長,許金川則擔任執行長;然而基金會成立的門檻是1000萬元,這時許金川才發現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向來都是病人求他,開口要錢多難為情!
當年40多歲的他,因為崇尚醫療平權,並未在台大特約的景福門診開診。後來是一位老師轉介陳由豪(東帝士集團創辦人),而後陳由豪又帶來何壽川(永豐餘集團前總裁),成為他在景福門診唯二的病人。為了籌資,掙扎許久的許金川硬著頭皮,寫了信寄給即將相約回診的兩位老闆;然而真正面對面看診時,他卻窘得隻字不敢提,沉默一陣子,最後還是陳由豪主動開口,由他和何壽川各捐500萬元解決難題。
不僅如此,還有更多低調支持者,許金川心心念念那些點燃愛心之火的善心人士。「早期我們收過好多白包,我都不認識,因為很多人收到我們寄送的刊物,才知道肝癌那麼可怕,就把父母往生的奠儀捐給我們;後來有些人捐結婚的禮金,像我高中同學許嘉棟(財政部前部長),就把兒子結婚禮金捐給我們。」說完不忘再幽默一下:「不知道他媳婦晚上有沒有偷哭?應該是不會。」
許金川總是妙語如珠,當他拿著麥克風站上演講台,就算是致詞,也能說成脫口秀;不過,他說這是後天的努力。「我聽到好笑的笑話,就會把它記下來。」他告訴《財訊》雙週刊記者,累積笑話的習慣是源自1981年美國總統雷根遇刺,雷根在進手術房之前,一見到醫師,第一句話就問對方:「你是共和黨嗎?」後來許金川發現,原來雷根到哪兒聽到笑話都要記下來,「我也是一樣。」許金川說完,還要加一句自嘲,說自己非帥哥,不會有很多人主動來說話,但作為領導人物需要有親和力,所以透過幽默感拉近距離。
出錢又出力 一生無私奉獻
30年來,許金川領導基金會上山下海、全台走透透;「超音波篩檢需要很大的人力成本,要有專業醫師、還要前後準備時間、耗材;政府做不到的就要用民眾的力量來做,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做過超音波,愈是偏遠的地方愈要去,我們就像傳教,用盡各種方法。」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30年的奮鬥史,其實也是1部台灣肝病防治史。根據衛福部統計,2004年肝癌終於退居台灣的癌症死因第2名,202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也首度退出10大死因之外。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為了擴大肝臟以外的健康促進與研究,2006年團隊衍生創立「全民健康基金會」,2012年再成立「好心肝基金會」,直接以社會力量跨進病人的醫療服務。
去年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的30周年慶上,86歲的總統府前祕書長吳伯雄拄著枴杖緩緩步上舞台;吳伯雄是宋瑞樓的妻弟,基金會的例會保持全勤,85歲鑽石婚還特地捐了1000萬元。他在台上對著大家說:「很多人想做總統想做什麼,其實這些都是空的,還不如做許P,他的一生是最有價值的」。
同時身兼3大基金會執行長的粘曉菁說,同仁戲稱許P為肝病防治史上的丐幫幫主洪七公,無私奉獻;2017年他左手領到「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的獎金1000萬元,右手馬上全數捐給基金會。然而許P不居功,甚至還感嘆:「這麼多人幫助基金會,欠這麼多人情債,怎麼還呀!」
現今肝病雖已非台灣頭號殺手,但是不代表這個沉默殺手不存在了。許金川嚴肅地說,台灣每年因肝癌死亡人數七千人、肝硬化5000人,只要是40歲以上、沒有注射B肝疫苗的民眾,仍然存在著風險。
2021年起,許金川許下「全民腹超10年計畫」的願景,發起「今年超了沒?」的活動,希望讓每年1次腹部超音波篩檢的習慣深植人心。4年來,提供免費超音波篩檢的人數已經超過15000人,成功發現其中3%有肝癌腫瘤。
「十多年前C肝藥物出來後,患者服用後以為沒有病毒便沒事了;這是誤導。」許金川表示,已經受過C肝感染傷害的肝,表面正常不代表肝不會纖維化或硬化;同樣的,體內有B肝抗體者,若沒打過疫苗,表示抗體是自然感染而來,既然肝已經有變化,還是有惡化的可能。「所以我呼籲民眾,每年至少照腹部超音波一次,B肝、C肝患者更要縮短到半年一次。」
強化健康防線 篩檢可預警
由於肝臟內部沒有神經,易被忽略,套一句許金川的話:「幾萬年前上帝製造的規格,不合現代的消防法規。人這個生命體,他的警報系統是不完整的。」單靠身體的感覺來判斷身體的零件好不好,是不足的。所以不管是肝癌或肺癌等等,都要有健康檢查的概念。
然而,許金川累積這麼多寶貴經驗,未來該如何傳承?隨著科技的進步,日前基金會、台大和國內影像處理大廠聰泰合作,三方合作打造AI影像識別軟體,經過機器深度學習,框出疑似有腫瘤的地方,自動辨別是良性或是惡性腫瘤,輔佐醫師反覆再判斷。
《財訊》雙週刊指出,目前這套系統在全球取得6項發明專利,2024年還獲得亞太肝臟醫學會研究者獎和台灣國家創新獎,許金川也因此難得親自出席,雖然技術談得不多,但卻仍有滿腔熱忱。如今,AI影像識別的精準度超過九成,幾乎和更精密的檢查電腦斷層相同,「我們要打造1台精準度高,就像許金川教授在旁邊一樣。」粘曉菁笑說。
「人生虛妄一場,怎樣活得快樂很重要!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許金川將一生奉獻在對抗肝病,但他不以為苦,下降的患病人數、病人恢復健康的笑容,是他快樂的泉源。
延伸閱讀:
熱播韓劇帥氣配備 出自台廠之手!創見打磨10年 穿戴攝影機成世界5強
中國崛起、AI創新 生技圈兩大焦點!摩根大通年度健康醫療大會 併購案最受矚目
台灣光罩串聯子公司 鎖定自動化製造!波若威入主7年,站穩既有業務尋找新機會
觀光推升營收瞄準多元利潤!日本鐵道經濟新藍圖 不動產成新利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