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2字
台灣生物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李鍾熙昨(6)日表示,生技產業日新月異,許多新科技如火如荼發展,包括新藥開發、精準健康、再生醫療及外泌體等,如今隨著政府推動「健康台灣」新藍圖,如何讓民眾的健康從治療走向預防,目前已有許多新科技發展的檢驗技術,值得政府更加重視。
經濟日報昨天舉辦「2024生技論壇—健康台灣 生技新契機」,邀請產官學研及金融各領域專家,討論台灣生醫產業的現況及未來藍圖。
本論壇由中華開發資本、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鑽石生技投資、藥華醫藥、長聖國際生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訊聯生技等協辦。
李鍾熙指出,過去20年來,台灣生技產業透過一邊學習、一邊成長的辛苦過程,至今成果非常豐碩。2005年台灣上市櫃生技公司僅有35家,到目前已成長至220家,成長六倍;20年來產值已由750億成長至7,500億元以上,成長十倍;市值也由750億元成長至1.6兆元,成長20倍。
李鍾熙指出,自賴清德總統上任之後,將「健康台灣」視為重要政策之一。健康台灣的宗旨是要提升國民的健康,延長樂活的年齡,縮短長者臥床時間,這不僅要靠醫療的協助,也需要重視預防保健,這不僅攸關民眾的福祉,對產業發展也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他指出,發展健康產業有其挑戰,重點在於健康成效不易被看到,因此如何衡量健康至關重要。
近年來愈來愈多新科技投入 ,這些新技術都能更精準的協助醫療檢驗單位為民眾進行健康評估。「預防勝於治療」,要達到預防的目的,需要進行更多的檢驗,讓民眾能透過檢驗進行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如此將有機會降低醫療的次數與開銷。
李鍾熙舉例,台灣目前在全世界最積極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LDCT),對肺癌的檢測影響很大,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以及液態活檢等新檢驗技術,都是我國在推動「健康台灣」很重要的助力。
李鍾熙總結,期待政府在落實健康台灣的願景時,能多支持企業提供員工更多的健康相關檢驗,唯有讓全民健檢普及化,不僅能讓民眾預防疾病有更好的效果,也能為生技產業開創新藍海市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