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拉近東西壽命差距,花蓮慈濟醫院如何10年間營收翻倍?

花蓮慈濟醫院拉近東、西兩地民眾的壽命差距,更讓醫院的營收幾乎翻倍成長。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花蓮慈濟醫院拉近東、西兩地民眾的壽命差距,更讓醫院的營收幾乎翻倍成長。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本文共2352字

經濟日報 遠見雜誌

文/林仕祥

儘管有為世界稱讚的全民健保,3.6萬平方公里的台灣,仍有偏鄉醫療不平權的問題。8年前,花、東地區民眾的平均壽命,約較西台灣少5年,尤其隨著花東地區人口不斷減少、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增加等問題,更加劇了這種健康不平權。但花蓮慈濟醫院聯合東部地區共17家醫療院所,成功翻轉這種負面螺旋,拉近東、西兩地民眾的壽命差距,更讓醫院的營收幾乎翻倍成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8年前我來的時候,花東民眾平均壽命,比西部少5年,原住民少8年,尤其5年前還有東區風險款的問題,整個東部一次被扣近2億,整個東部17家醫院都快倒了!」談及如何翻轉過往偏鄉醫療的不平權,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向《遠見》娓娓道出當時的窘境。

東、西平均壽命差距,3年內迅速追近

所謂的東部風險款問題,即過往健保總額分配到6個分區時,分配標準採用兩項參數:一是歷史資料、二是當地人口。「中央原來希望分8年,逐次將歷史資料的比例降到0,改成只看人口數,但公式若調成這樣,無法精準反應每一區的狀況,」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陳星助補充道。

他舉例,比如東部人口雖少,但老化程度高,其對醫療的需求呈上升趨勢;但北區的桃竹苗地區,人口雖持續增加,但大多是青壯人口,對醫療的需求並不高。所幸在林欣榮率領花東17家醫療院所的爭取下,獲得中央約1億元左右的風險移撥款,緩解了這方面的壓力,但與此同時,中央也給了花東一個艱困的任務:拉近東、西民眾平均壽命差距。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張智傑攝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張智傑攝

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約莫在3年前,花東地區就用3至5倍的速度急起直追,逐漸追上跟西部之間的差距,目前雙方的差距僅剩3年,「西部民眾的平均壽命也在延長,但東部延長的更快,讓所有人都相當驚奇。」這個宛如火箭升空般的速度,與幾項策略大有關係。

首先是針對花東地區「小媽媽」比例較高的問題,採取產前檢查、施打疫苗……等各項鼓勵措施,來降低嬰幼兒死亡率;二是特別針對糖尿病、肝炎,這兩項較其他縣市死亡率「偏高」的疾病,推健康促進活動;三是增加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的培訓、導入遠距資通訊技術,提升緊急醫療的量能與效率;最後是每個偏鄉都要有醫院認養,目前偏鄉認養的比率已達100%,強化照護量能。

陳星助還公布一組數據,側面映照花東17家醫院在提升當地民眾平均壽命的努力:花東民眾跨區到別的地方就醫的比例,從2016年的19.3%,降到2023年的17.5%;而從外縣市來到花都就醫的民眾,也從2016年的17.8%,上升到21.3%。「出去的愈來愈少,進來的愈來愈多,已經黃金交叉。」

解決健保困境的希望,可能藏在花蓮秀林鄉

這段期間,花蓮慈院還承接全台第一個「論人計酬」示範區,地點就在人口僅1.5萬人、面積幾乎跟彰化縣同等大小的花蓮縣秀林鄉,試辦3年取得亮眼的成績,明年將擴大到另外5個地區進行試辦,吸引美國、日本等多國專家前來觀摩,其模式有望成為解決健保困境的希望。

「健保總額可能快突破一兆元了,出生率又低,未來保費的負擔將逐漸沉重,如何讓大家愈來愈健康,降低醫療的使用率,就是一個必須思考的方向。」陳星助指出,根據這3年試辦的數據,2023年高風險患者的醫療費用,較2021年降低了46.2%、中風險降低了19.8%、低風險降低了5.2%。

另外從查爾森共病指數(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來看,隨著投資在健康族群的經費持續增加,帶來疾病使用經費下降的顯著效果。最近花蓮慈院就接獲日本智庫的邀約,希望9月赴日介紹這套「台灣模式」,作為日本解決偏鄉醫療困境的其中一個解方。

翻轉偏鄉醫療不平權的數據,還顯示在花蓮慈院的營收上。10年前,花蓮慈院的營收是53億,但到了2023年,營收幾乎翻倍,來到91億,大幅成長72%。林欣榮說,這個成長動力來自於證嚴法師的8個字:「品質提升、人才培育。」為了達到這兩個目標,他大幅增加醫療儀器、人才訓練、創新研發的投資。

「不但西部有的,我們要有,西部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林欣榮給花蓮慈院立下了很大的目標,希望將花蓮慈院作為罕病、絕症、難症患者的最後希望,讓每個經過醫治的患者,最終都「能醒能走」。

擴大經濟規模,目標營收百億以上

陳星助指出,花蓮慈院10年來醫師共增加138位、全院員工增加上千位,目前衛福部23種科別的專科醫師,花蓮慈院全都能自己培養,這在全國22個醫學中心中,也極為罕見。另外,現階段花蓮慈院每年對醫療儀器的投資,已超過4.3億元,跟其他醫學中心相比,投資力度不遑多讓。

而在林欣榮特別重視的創新研發投資上,花蓮慈院每年經費中的6%、約3.3億,均投資在這上頭。從6%這個比例來看,花蓮慈院在這方面的投資占比與長庚醫院相當,這幾年下來,許多新穎、創新的醫療科技與技術,都在花蓮慈院創造出來。

例如花蓮慈院近來投注許多精力的「精準中西醫合療」就是一例。透過分析患者DNA裡頭是否有哪些基因病變,找出合適的西藥、中藥進行醫治,「基因低的、不好的就讓它提高;癌基因太高的,就想辦法把它壓抑下來,別人沒辦法的,我來幫你找辦法。」這樣神奇的醫療技術,這幾年來已成功救治許多西醫界們多束手無策的罕見疾病。

在達到一年營收超過90億後,花蓮慈院接下來的目標是突破100億這個門檻,陳星助坦言,花蓮慈院目前面臨最大的經營困境就是「經濟規模」的問題。因為以全國22家醫學中心來看,花蓮慈院涵蓋人口最少,花蓮人口僅30餘萬,加上台東的10萬,也不過40幾萬。但倒數第二的彰基,涵蓋人口就有170餘萬人,因此花蓮慈院必須持續投資,擴大自己的經濟規模。

「現在是全世界、全球在競爭,不會因為位處偏鄉,對醫學中心的標準就降低,」未來如何有更多的量能,創造更大的經濟規模,將是花蓮慈院能否持續上演「偏鄉逆轉奇蹟」的重要因素。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上一篇
4大學短報招生名額怎麼懲處? 決策者最多恐遭罰150萬
下一篇
香港羽賽/傷退後中國賽能否如期出賽?戴資穎:不知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