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714字
隨著中美於倫敦舉行的第二輪貿易談判取得進展,貿易局勢緩和,中東局勢卻急劇升溫,惟市場未見恐慌,聚焦於聯準會及英國央行即將公佈的利率政策決議,富達國際投資總監Tom Stevenson就相關市場趨勢表示:
上週五中東局勢升溫,市場反應意外平靜,市場情緒未被擾亂。目前看來這引發能源方面的憂慮多於其他經濟層面,惟此事仍為G7七大工業國組織峰會上的重要議題。反觀過往這類事件發展往往引發市場避險情緒上升,促使投資人尋求資金避風港。
儘管投資人正尋求避險資產,但目標似乎不是美元及美債,兩者走勢近乎不受中東衝突升級影響,一如美國4月初公佈關稅消息後的市場反應,而黃金、非美國股票,甚至是被視為具有一定風險的比特幣,卻成投資人選擇停靠的新避風港。
油價走勢符預期
週末的油價走勢符合預期,價格一度上漲5.5%,隨後因投資人偏向預期衝突將降溫而回落。
股市處之泰然,儘管上週五標普500指數單日跌逾1%,惟全週累計僅跌0.35%,自4月關稅引發股市動盪以來,市場的「V型」反彈動力依然強勁。此反彈的規模和速度與過往歷史比較也異常強勁,美股今年曾由2月高位跌逾20%,目前已回升至距此高位僅數個百分點差距。
投資人或認為這是否意味始於2022年10月的牛市週期重回正軌,但這仍是未知之數。美股也可能正處於一個大型盤整,在4月低位略低5,000點至目前稍高於6,000點之間震盪。惟評估這波反彈欠缺廣度,市場中突破20天移動均線的股票不多且數量更在減少,這與股市上升趨勢背馳,反映市場存在脆弱性。
同時,債市似乎陷入兩難局面。一方面,面對利率持平趨向下降,另一方面,期限溢酬持續上升。期限溢酬為投資人長期借出款項所需的額外收益指標,如投資人憂慮通膨及政策的不確定性,持有30年債券的補償要求,會較持有2年債券為高。
據市場對利率走勢的預期,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應介於3.5%至4.2%之間,但當期限溢酬上升,殖利率將升至5.5%。目前10年期殖利率介於兩者之間約4.4%,反映市場處於觀望狀態。
企業獲利與評價
企業獲利為另一個驅動股價上升的重要因素。儘管從業績角度,企業正處於夏季淡季,但獲利預期正釋放一些訊息。一方面,美國企業獲利預期因憂慮關稅影響而偏保守,反觀歐洲企業獲利預期則小幅上調。
值得關注的是,傳統上,美國企業獲利能力較強,使美股評價高於歐股,但若兩者獲利差距減少,評價差距也可能收窄。目前美股預期本益約20倍,歐股則約15倍,兩者或於中間相遇?
各央行料將按兵不動
本週另一市場焦點為多國央行的利息決議,繼日本央行週二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後,市場觀望聯準會、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即將公佈的議息結果。
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維持利率在4.25%至4.5%之間,並持續觀望美國關稅對通膨和經濟增長的影響。市場已反映聯準會將於年底前降息數次的預期,但在前景明朗之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暫未表明降息意向。5月美國物價升幅低於預期,通膨率為2.4%,聯準會仍保持審慎態度。
市場也預期英國央行將按兵不動,堅持隔月小幅降息的偏好。自5月議息會議起,英國經濟數據疲弱, 4月份更出現自2023年以來最明顯的經濟收縮,包括薪酬增長放緩、失業率小幅上升、企業信心減弱,同時通膨率達3.5%,仍高於2%的目標,而油價趨升將繼續推高物價。
日本和瑞士的經濟前景截然不同。日本通膨上升,債券需求疲弱,在本周召開利率會議前,日本央行面臨更大壓力,日本長天期債券殖利率升至3%以上的新高。另一方面,瑞士貨幣的避險屬性正壓低進口成本,市場增加對瑞士央行可能將利率降至負值的預期,以抵禦通縮風險。
黃金成資金首選避風港
談及避險資產,黃金上週超越歐元,成為全球各國央行持有的第二大儲備資產。隨著投資人尋求美元和美元計價資產(如美國公債)的替代品,黃金再次成為避險資產首選。2025年至今,黃金受惠於其避險吸引力、流動性和儲備地位,價格表現超過所有主要資產類別。
4月金價飆升至歷史新高,打破1980年創下的紀錄,當時中東局勢也曾引發投資人憂慮。目前金價走勢與70年代末和金融危機期間非常相似,而這兩個時期的通膨和不穩定等情況,也與現今相似,惟目前另一額外因素為美國在全球的地位及其金融基建的不確定性增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