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372字
2025年全球投資市場於顛簸中開局,隨著美國政府就各項雙邊貿易和投資展開調整,或增添更多貿易限制。加徵關稅的不確定性,使市場普遍預期全球通膨將更長時間處於較高水準,尤其在美國,進而將阻礙聯準會降息步伐,各亞洲央行則需於穩定資金流及刺激內需間取得平衡。然而,亞洲主要經濟體轉向以內需驅動增長,使中國大陸、印度及日本等三大市場浮現投資契機。
富達國際亞洲經濟學家劉培乾指出,美國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及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影響亞洲經濟增長前景,惟區內各經濟體面臨風險程度不一。儘管受出口關稅增加及全球需求放緩的直接衝擊,貿易不確定性趨升或使亞洲各國透過更積極的改革,加大支持內需及加強區內合作,尋求經濟增長和韌性。中國大陸經濟復甦,特別是內需消費增長越顯重要,可望成大部分亞洲經濟體的替代出口國。
劉培乾表示,自2018至2019年間中美貿易關係首次轉趨緊張後,中國大陸便開始為貿易關係不確定性作準備,過去數年積極重組供應鏈,分散至東協、拉丁美洲及非洲等地更多貿易夥伴,同時降低出口美國比重,有望抵禦較高的美國關稅。
同時,中國大陸亦已轉向擴大內需,以抵銷部分外在壓力。自2024年第四季起,將提振內地消費及培育「新質生產力」為要務,並在最近召開的兩會,重申將實施更積極的財政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且推出提振消費專案等。這些政策有助於外部壓力增加下,支持內部消費增長。值得留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傳遞一定程度彈性,並強調保持靈活,以便未來外部環境惡化時迅速推出進一步刺激政策。
至於印度,劉培乾認為,鑑於美印關稅差距較大,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印度將面臨較大風險,惟考慮到印度經濟對出口依賴性較低,即使全球貿易放緩,其經濟增長仍較具韌性。印度服務業出口於過去數年顯著增長,目前出口量及年價值幾乎與商品出口持平。此外,憑藉龐大國內市場,加上財政和貨幣政策支持,未來數季經濟增長或轉向由國內消費驅動。
印度政府最新財政預算,計劃針對家庭消費相對較高的中低收入戶大幅減稅以提振消費。通膨緩解,特別是食品價格回落,也有助促進消費。然而,由於印度政府過去數季財政政策更為審慎,公共支出減少,富達預期印度經濟增長不會急劇反彈。企業投資或增加,並隨印度央行進一步降息而加快。
日本方面,劉培乾表示,隨著日本持續性溫和成長且名目經濟增長至更高的新階段,日本央行走上利率正常化之路。春鬥薪資談判亦傳遞正面訊號,各大工會再次爭取到5%薪資增長,這將成為一個基準。隨薪資持續增長,實質收入增長的家庭將更容易接受物價上漲,促使中期達到較高通膨均衡(Inflation Equilibrium)狀態。
富達預期薪資通膨良性循環將逐步形成,在未來數月外部風險增加下,日本國內消費將再次成為經濟增長主力。全球貿易不確定性趨升,更多國家開始分散及重組供應鏈,日本或可受惠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然而,美國貿易政策不明,將使日本央行升息政策保持謹慎,富達認為日本央行將繼續評估薪資增長趨勢及對通膨影響,預期隨著通膨維持在目標之上,日本央行將進一步升息,惟步伐將溫和漸進,並選擇於金融市場相對平穩且日圓匯率適當的區間進行。
中國大陸企業獲利正改善
2025年以來,中國大陸為表現最佳的市場之一。中國大陸自2024年第四季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後,經濟數據明顯改善,貨幣和財政政策立場更為明確,企業獲利也有好轉。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看到中國大陸刺激和補貼政策帶動消費令人鼓舞,這向執政者和投資人釋放財政政策與消費存在密切關聯之訊號。儘管中國大陸還需做得更多,但財政政策確實在消費信心低迷情況下發揮作用。房地產市場也在逐步增加支持政策下有所改善,過去數月甚至看到復甦跡象,意味去槓桿週期最壞階段已過,潛在尾部風險得到預防性處理。
George續談,中國大陸一月份信貸數據也顯示良好,遠超市場預期,並受惠明確支持政策不斷增加。更重要的是,中國大陸人工智慧(AI)發展,特別是DeepSeek動搖中國大陸在科技領域落後美國觀點,提醒投資人中國大陸科技能力和創新,提振市場信心,並顯著轉變投資看法。
富達相信中國大陸AI可促進收入、生產力、甚至就業。今年二月中國大陸領導人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被視為擁抱「新質生產力」且促進科技發展催化劑。中國大陸AI基本面持續向好,有助形成新投資格局。AI相關企業獲利預期顯著上調,足證基本面改善,故富達預期相關企業將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帶動獲利增長。
George認為,目前企業獲利改善所帶來的升幅,主要集中境外上市陸資科技股。若中國大陸進一步加大刺激,情況可能改變。在貿易保護主義趨升環境,中國大陸不能只靠出口,需要刺激內需,使經濟由雙引擎驅動,減輕加徵關稅壓力,更重要的是有助平衡經濟,有效應對通縮壓力,創造更持續的經濟增長。
財政刺激措施將更有利相對仍落後的A股市場,基於A股市場更仰賴內地經濟,更具週期性,且中型A股有別於境外上市科技股,較不受美國公債殖利率和貿易政策影響,也較受內需消費影響。意味中國大陸握有能抵禦通縮壓力、實現經濟再平衡、創造經濟更可持續增長關鍵的財政,故中型A股有望成主要受益者。
印度經濟再平衡
印度受惠企業獲利強勁增長及國內投資人持續投入資金等利多因素,過去五年一直處於上升軌道,升幅超過大部分新興市場和已開發市場,使其評價處於歷史高點,也較其他亞洲和新興市場高。隨經濟增長在外圍波動中放緩,印度經濟正在尋求新平衡。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Amit Goel指出,印度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其增長主要受惠龐大年輕人口、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持續提升的收入,驅動整體消費。印度政府對基建的投資,吸引更多製造業設廠增設新職位,成為額外增長動力。有效的通膨控制和平衡財政,也有助吸引投資人,使其股市在過去四年表現出眾。
然而,疫後印度經濟以兩種不同速度復甦,高端消費增長超過低端消費,具專業技能勞動力受益於較高端服務業增長和價格上漲,缺乏技能和農村勞動力收入與就業機會則停滯不前。印度經濟正經歷再平衡期,高端市場需求增長放緩,政府削減其他支出以支持低收入族群,故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獲利下調,拖累印度股市表現,評價從高位回落。
富達預期印度經濟再平衡或持續一段時間,經濟有進一步放緩風險,慎選優質股尤其重要,如消費、工業和公用事業等評價較高者,大型銀行股評價仍具吸引,健康護理行業增長前景佳,同時看好資訊科技服務業可透過美元收入達分散作用。總體而言,印度市場中長線前景仍正向,提供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特別是獲利持續增長的優質企業評價仍合理。
日本薪資通膨良性循環 樂觀情緒支持消費
日本經濟格局正歷經重大變化。隨著生產物價指數(PPI)等通膨指標上升,長期低經濟增長、低通膨和低利率時代即將告終,重塑經濟停滯數十年後的國內消費行為。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表示,目前日本經濟顯著增長,是少數經濟已恢復到疫前增長水準的市場之一。經濟復甦使實質薪資增長於兩年多來首次呈正成長,有望支撐通膨持續超過日本央行2%目標,此等因素對刺激經濟活動和改變國內消費至關重要。
George認為,日股正受惠經濟復甦,日企獲利預測上調較其他已開發市場顯著,且本益比(P/E)也相對便宜,更具投資吸引力。
此外,企業改革是日本市場另一結構性利多因素,加強企業治理、透明度和股東回饋。企業改革旨在鼓勵透過更高效的營運、更佳獲利能力及更好的財務表現,解決過往日企備受批評的封閉式管理和欠缺股東問責管道。政府和監管機構已採取措施提升企業治理標準,包括推出企業治理守則。企業改革動力來自全球競爭壓力及吸引海外投資人,成帶動日本經濟增長關鍵因素。
George續談,日圓在通膨支持下轉強。日本與其他主要市場尤其對美國之利差變化,正影響其匯價,或進一步影響日本政府退休基金(GPIF)資金流向。日圓最近展現避險特性吸引投資人目光,而日圓近期雖走強,日企獲利預測仍向好,反映經濟基本面穩固。
日本中型股很大程度不受日圓波動影響,成為一穩健投資選擇。此外,中型股更著重國內經濟,目前正受益於由實質薪資增長推動的通膨,帶動中型股基本面改善,包括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和邊際利潤提升等,結構性企業改革則有益中型股股息率顯著增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