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52字
巴斯夫宣布與碳集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CAT)簽署技術授權合約,將其OASE blue氣體處理技術引進台電台中發電廠減碳技術園區,打造台灣首座商轉碳捕集與封存(CCS)示範設施,使台灣能源產業碳中和再邁進一步。
此次合作結合CCAT的先進技術和工程解決方案,以及巴斯夫備受肯定的OASE blue碳捕集技術。該計畫於2023年底決標啟動,根據台電設計規劃要求,預計每年捕集2,000噸二氧化碳。如果成功,台電將評估規劃新的商轉裝置,下一階段目標每年捕集100萬噸二氧化碳。現階段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將封存於台中電廠內,下一階段將評估封存於台灣外海地層的可能。
OASE blue乃巴斯夫氣體處理技術,專為來自化石燃料發電廠、蒸汽重整器、廢棄物焚化爐、水泥業和海事業等的煙氣碳捕集而設計。該技術展示了90%以上的高捕集率,並且在測試中顯示出低能耗和低胺耗的成本效益。它還具有靈活的操作範圍,易於擴展和模組化。此外,它還可以被設計為實現高二氧化碳純度,適用於食品級應用。
CCAT總經理姚文祥表示:「在現今環保與能源轉型的背景下,CCAT深知推動永續發展與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性,很榮幸能承攬台灣第一個碳捕集商轉的示範工程,並與巴斯夫攜手合作,採用其先進的OASE blue技術,致力於提升環保項目的技術水準與成果。本合作項目將進一步推動雙方在綠色能源領域的發展,同時也為台電提供更具效能的解決方案,促進能源生產過程中的清潔排放。」
巴斯夫亞太區中間體業務部OASE 氣體處理工藝技術總監駱逸雄 (Lawrence Loe) 表示:「該項目將成為我們另一個令人振奮的參考裝置,展示巴斯夫的OASE blue碳捕集技術如何幫助台電等客戶實現碳捕集和封存目標,進而加快能源產業朝永續轉型。」
減碳技術園區位於台電台中電廠,該電廠正展開燃氣機組興建工程,持續推動「以氣換煤」,並導入碳捕集與封存示範技術,進一步減少空污排放。
關於CCAT
碳集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CCAT),致力於提供海內外先進的能源技術、自動化控制設備工程服務。公司依照現今政策積極投入碳捕集封存領域,並為客戶提供量身訂製的解決方案,配合最新的環保政策,幫助客戶減少碳足跡。作為一家新興的科技公司,CCAT始終秉持著創新與專業的精神,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環保能源工程的發展,為全球環境保護與能源革新貢獻力量。欲瞭解更多資訊,請上網: www.carboncap.com.tw。
關於OASE
憑藉50多年的豐富經驗,巴斯夫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高效的氣體處理解決方案,用於處理天然氣、煙氣、合成氣及生物氣等各種氣體。這些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於全球500多家工廠,效用得到廣泛驗證。作為巴斯夫旗下的卓越氣體處理品牌,OASE 為客戶提供一系列氣體處理技術、相應溶劑及OASE connect數位化平台等完整技術服務。OASE 產品是系統解決方案的一環,大力推動價值鏈的永續發展。與傳統技術相比,OASE 在氣體處理方面具有高效率,進而透過節約能源為保護資源和減少排放做出重要貢獻。欲瞭解更多資訊,請上網:
www.basf.com/cn/zh/products/chemicals/intermediates/solutions/OASE-solution.html。
關於巴斯夫
在巴斯夫,我們創造化學新作用——追求永續發展的未來。我們的宏偉目標是成為客戶首選的化工公司,推動其綠色轉型。我們將經濟上的成功、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相結合。巴斯夫在全球約有112,000 名員工,為遍佈全球各類產業客戶的成功做出貢獻。我們的業務中,「核心業務」包括化學品、材料、工業解決方案、營養與護理業務領域,「自主業務」包括表面處理技術和農業解決方案領域。2024 年巴斯夫全球銷售額為 653 億歐元。巴斯夫的股票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 (交易代號: BAS) ,並在美國發行存託憑證 (交易代號: BASFY)。欲了解更多資訊,請上網: www.basf.com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