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06字
在數位科技驅動的時代,醫療照護的模式正快速轉變,家庭逐漸成為健康管理的新場域。為探討這一趨勢,成功大學攜手美國南加州大學(USC)、泰國瑪希墩大學(Mahidol University)及泰國醫療器材FTI代表,18日於台北台大集思會議中心舉辦「2025數位健康國際論壇(2025DHP)」。
此次論壇以「家庭作為健康照護中心:國際專家洞察」為主題,吸引來自臺灣、美國、泰國、德國、馬來西亞、巴拉圭、越南、貝里斯等八國醫療專家參與,共同探討如何將創新醫療技術有效整合至家庭環境,推動智慧醫療產業發展。
臺灣智慧醫療發展受矚目 政策支持成關鍵
本次論壇由大會主席成功大學講座教授蘇芳慶及美國南加大監管與品質科學學系主任Eunjoo Pacifici開幕,並邀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呂佩融,及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姜至剛致詞,他們強調,臺灣在智慧醫療創新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並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逐步構建更完善的家庭健康照護生態系統,此外,他們也呼籲全球合作,促進數位醫療技術的普及與應用,讓家庭照護模式更安全、可靠。
此次議程涵蓋多項關鍵議題,著重數位醫療器材風險與監管合規性,包含美國FDA 對家庭健康照護中心的政策提案、泰國醫療器材產業發展現況、全球數位治療技術應用與標準制定。其中,來自成功大學的陳芃婷教授分享全球數位治療技術的標竿案例,從市場趨勢、監管政策到實際應用,完整剖析智慧醫療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路徑。
臺灣企業引領智慧醫療創新 開創家庭照護新模式
臺灣在傳統醫療器材領域深耕已久,近年來更積極布局智慧醫療、AI診斷、可穿戴裝置與遠端監控技術。這些創新技術讓醫療器材逐步從臨床應用延伸至家庭環境,幫助患者即時監測健康狀況,提升治療成效。
在論壇中,成功大學林哲偉副教授分享穿戴式醫療器材的法規合規性,深入剖析臺灣如何透過技術創新,確保家庭醫療設備的安全與有效性。他強調,在全球智慧醫療競爭中,臺灣憑藉法規標準與技術研發的雙重優勢,已成為亞太區的重要創新樞紐。
美國南加州大學(USC)Frances Richmond教授則針對家庭醫療器材風險管理發表演說。她指出,如何在非臨床環境中確保醫療器材的安全性與準確性,是全球醫療科技發展的重大挑戰,而臺灣在這方面已展現高度競爭力,逐步建立完善的品質與監管機制。
來自泰國瑪希墩大學的Norased Nasongkia教授則專注於醫療器材創新、生物相容性及法規挑戰,分享泰國如何平衡技術進步與合規發展,以確保家庭醫療設備的普及與安全性。
智慧醫療市場崛起 家庭健康照護成未來趨勢
全球醫療市場正迎來數位轉型,以AI與IoT技術為核心的智慧家庭健康照護成為關鍵發展方向。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遠端監測、個人化醫療、智能診斷等技術需求大幅成長,家庭將不再只是休息場所,而將成為「個人化健康管理中心」,促進醫療照護的普及與便利性。
根據市場研究,全球智慧醫療產業預計在2030年達到5000億美元,其中以遠端監測、穿戴式設備、人工智慧醫療輔助診斷等領域成長最為迅速。而臺灣憑藉強大的ICT產業基礎,結合醫療器材的精密製造能力,已成為全球智慧醫療供應鏈的重要環節。
2025數位健康論壇:促進國際合作,共創醫療新未來
此次論壇不僅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更為產業界提供最新的數位醫療趨勢與法規指引。透過跨國專家經驗分享、法規標準分析與技術應用案例,為智慧醫療發展提供更明確的方向。
未來,隨著AI技術進一步成熟、數據互通標準化、醫療法規更趨嚴謹,家庭健康照護模式將逐步進入新紀元。臺灣憑藉技術創新與政府政策支持,將持續在全球智慧醫療產業中占據關鍵角色,推動家庭醫療系統升級,實現更便捷、安全、高效的健康照護體驗。
2025數位健康國際論壇的成功舉辦,象徵著臺灣在智慧醫療領域的全球影響力持續提升,未來也將透過更多跨國合作,深化醫療創新技術應用,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家庭醫療生態圈,引領全球健康照護新時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