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93字
受惠於全球人工智慧(AI)帶動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成長,竹科入區登記家數、就業人數與整體進出口貿易總額再度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分別為578家、177,655人及3.59兆元。
竹科管理局表示,其中整體進出口貿易總額較2023年2.49兆元大幅成長達44.04%。竹科2024年營業額1.51兆元,較2023年1.42兆元成長6.66%,為史上第三高的成績,展現竹科充滿國際投資活力、就業實力及全球經貿競爭力。
竹科憑藉完整高效的半導體供應鏈、前瞻製程晶圓製造技術及先進封裝服務能力,厚植研發創新優勢掌握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2024年營業額及出口額較2023年分別成長6.66%及25.52%,為新臺幣1.51兆元及1.98兆元,其中因應AI商機,新興應用科技需求殷切,加上低碳發展趨勢與自動化需求強勁,帶動廠商進口原物料、半成品及機械設備相關需求,2024年進口額大幅成長76.02%,為新臺幣1.61兆元。
以六大產業營收情形來看,竹科在精密機械及積體電路二大產業營業額呈現雙位數成長,其中精密機械產業成長最高,成長率為14.83%,積體電路產業成長次之,成長率為10.58%;光電產業及生物技術產業成長率分別為9.62%及6.74%;電腦及周邊產業、通訊產業營業額下降分別為6.99%及24.83%。
進一步分析,精密機械產業營業額510.75億元,是全球製造業回暖,包括汽車、航空及半導體設備等高附加價值領域的需求增加,加上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技術持續發展,帶動營業額成長14.83%;另積體電路產業因應AI需求的快速擴張,受惠於AI伺服器及邊緣AI終端裝置應用強勁商機,營業額成長10.58%。
光電產業因廠商在高階顯示技術(如Micro LED、Mini LED)及在醫療、車用市場取得突破,營業額成長9.62%;生物技術產業,則因受惠廠商CDMO代工業務及醫療器材外銷市場穩定成長,營業額成長6.74%;電腦及周邊產業因部分園區大廠基於全球營運策略的考量,將部分業務調整至其他區域,營業額衰退6.99%;通訊產業係因技術轉型(如5G到6G過渡期、低軌衛星技術發展等)需要時間等待國際市場成長,營業額衰退24.83%。
2024年竹科新引進39家投資案,投資金額265.5億元,預估3年內提供4,882人以上就業機會,創造超過565億元營收。新投資案以積體電路占最大宗,計14家,佔新核准入區廠商36%,生物技術類次之,計11家,佔新核准入區廠商28%。重大投資案包括瑞儀光電竹科分公司竹南園區設廠、泰福生技台灣分公司、冠亞半導體公司、台星科竹科分公司、新應材公司、永立榮生醫公司及起而行綠能公司等。
動土及新落成案計有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正式啟用、力晶積成銅鑼園區新廠(P5廠)開幕、新和生物銅鑼園區輻照廠開幕、卡爾蔡司(ZEISS)竹科創新中心開幕、樂迦再生生醫園區新廠上樑、啟弘生物科技生醫園區病毒載體GMP工廠開幕及宜鼎國際宜蘭園區二廠落成等。2024年已入區登記廠商計578家,較去年同期增加10家,成長1.76%;就業人數達177,655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959人,成長1.11%。
展望未來,竹科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前瞻技術的研發重鎮,憑藉其在半導體及資通訊(ICT)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在全球萬物AI的時代,邁向「人工智慧島」的願景可期。儘管當前仍面臨諸多挑戰,如美國總統川普新政策對全球政經及產業發展帶來關鍵性影響、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的壓力及全球科技人才競逐等,竹科秉持推動園區韌性多元化發展,強化創新產業生態鏈構建,積極建設寶山二期、X基地軟體大樓、龍潭三期、生醫園區第四生技大樓及新三期標準廠房等,提供廠商土地及廠房雙軌營運,善用半導體產業完整生態優勢,推動綠色供應鏈及循環經濟,透過整合資源與多元化產業鏈以促進園區聚落永續發展,實現與在地共好共創共榮的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