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02字
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經是現代人無法離開的生活必需品,由於更新速度快,產生的廢棄物相當驚人,這些電子產品「廢棄物」其實充滿寶藏,台灣碳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吸附材料」在電子廢棄物中「淘金」回收貴重金屬,且材料可重複使用,大幅降低製程碳排放,近期獲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潛力新創選拔」綠科技獎!
在低碳淨零的浪潮下,減碳是產業的鋼需,已有許多科技大廠投入電子產品廢棄物的回收。根據聯合國訓練研究所、國際電信聯盟所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2022年電子廢棄物達6,200萬公噸,其中僅22.3%被妥善回收處理。
台灣碳梭科技執行長蔡政諺表示,日常生活中會用的手機、iPad、電腦、洗衣機等電子產品,其中電子電路板裡含有許多具有優異導電性的貴重金屬,例如黃金、鈀金、鉑金、銅等;這些電子產品的廢棄物,在回收過程傳統作法是先將所有金屬丟到溶解的溶液中,接著再以類似淨水器濾心的原理,將溶液中的金屬吸附出來。
蔡政諺說明,台灣碳梭科技團隊研發的「吸附材料」,可以在空氣、水、廢棄物或土壤等生活環境中,針對客戶希望處理的「標的物」去吸附出來,運用在處理電子產品廢棄物,主要鎖定吸附回收裡面的黃金;傳統吸附低濃度含金的廢溶液,所使用的離子交換樹脂材質一次性使用後焚化處理,台灣碳梭科技所研發的「吸附材料」碳複合物CAU及脫附溶液,可重複使用三次後再焚化,有效降低回收製程66%的碳排放。
蔡政諺指出,關於回收處理電子廢棄物,全球已有許多科技大廠投入,整個產業的製程已經非常成熟,但傳統的濾心材料在吸附溶液中的金屬時,沒有選擇性,台灣碳梭科技的競爭差異在於,可以針對想要吸附的材料去設計,在處理電子廢棄物時只吸溶液中的黃金,且吸附材料可以重複使用。
在城市中採礦,電子產品廢棄物中回收的貴重金屬本身價值甚高。以手機中的金和銀為例,根據報導,可提煉出的金、銀遠高於同等重量的金礦石和銀礦石。一噸蘋果手機可以提煉的黃金是一噸礦的300倍,產出的銀則是一噸銀礦的6.5倍,回收吸附出的黃金價值可觀。
台灣碳梭科技的團隊成員來自台灣大學、高雄科技大學,大多是化工材料開發研究的背景,創業前團隊參加台灣科技部舉辦的創新創業激勵計畫,獲選為冠軍─創業傑出獎,顯示技術受到肯定,台灣碳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7月正式成立。
隨著電子產品消費持續增加、維修不易、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等因素,預估到2030年電子廢棄物將增至8,200萬公噸,成長幅度驚人,相對處理電子產品廢棄物的產業前景看好。成立四年多的台灣碳梭科技已受到蘋果供應鍊大廠青睞尋求合作,公司期許秉持著永續循環的精神,透過創新的綠色技術改變這個世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