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60字
經商出身的前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蔡世寅,卸任公職後重返商界,除把旗下金嗓電腦科技(伴唱機)、甲電國際(服務型機器人)等企業經營的有聲有色,更秉持「目中要有人,口中要有德,心中要有愛」的精神,持續投身公益活動,以行動熱愛斯土斯民。
事業有成 熱愛斯土斯民
蔡世寅接受專訪當天,早上9點不到,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正向他簡報由他們共同創立的「金照顧」All in one長照福利機構的執行成果與下一步的發展計畫。看得出來,事業有成的蔡世寅,一直努力把他的企業資源和豐沛人脈與公益活動結合,希望照顧更多偏鄉的弱勢族群。
目前也是行政院政務顧問的蔡世寅,數年前擔任民政局長期間,憑藉經營企業的豐厚經驗,除成功推動殯葬業務的改革與創新,同時逐一輔導各宗教團體合法經營管理,而他積極推廣環保祭祀的觀念,也獲得宗教團體熱烈響應。隨後,市府藉助蔡世寅雄厚的產業工商經驗,改派他擔任台中市工策會總幹事,全力推動智慧機械的發展。
成立金照顧 投入老人照護
2020年,蔡世寅與曾在市府共事的前台中市副市長林依瑩,因長照領域的公益理念再度攜手同行,投入巨資共同成立「金照顧」All in one長照福利機構,提供原鄉地區的老人、疾病患者或有特殊需求的弱勢族群完善的照護服務。目前該項計畫正在台中和平鄉的「伯拉罕原鄉長照基地」展開,並期盼以此基地為基礎拓展至台灣各區需要的社區。
蔡世寅表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佔台灣社會總人口的20%,加上少子化趨勢未見減緩,推估至2070年,每1位青壯年人口即須扶養1名老年人,高齡照顧的沉重壓力勢必衍生許多社會問題,不容忽視。蔡世寅希望透過「金照顧」的推動,讓老有所養、老有所終。
回饋社會 創造生命價值
蔡世寅終始強調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並全力落實企業的社會責任,讓愛照亮世界各地,增進社會的福祉。這幾年來,他的善行義舉不間斷,例如捐助上千萬元給前述台灣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讓偏鄉地區的居民擁有更多照護資源;捐款數十萬元協助土耳其震災重建;贊助百萬元支持台灣消防發展與交流協會…。
從公職到商界,再到公益領域,蔡世寅憑藉深厚的專業素養與對社會的熱忱,持續在不同角色中創造價值。他的故事彰顯了現代企業家如何結合創新與責任,透過實際行動為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