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水利署前瞻水環境計畫 提升國土韌性 永續護佑下一代

水利署長賴建信期許,前瞻水環境計畫不僅讓臺灣挺過極端氣候,更讓世代都能享有水資源滋養,邁向永續。
水利署長賴建信期許,前瞻水環境計畫不僅讓臺灣挺過極端氣候,更讓世代都能享有水資源滋養,邁向永續。

本文共1140字

經濟日報 黃英傑

暴雨成災、乾旱缺水,或是破紀錄的高溫,氣候變遷儼然衝擊你我日常!今年七月至九月,杜蘇芮、海葵等颱風接連來襲,引發臺東、嘉義、高雄等地連日強降雨造成淹水,各地排水系統均能迅速退水,成了有效降低洪災損害的關鍵之一。改善的關鍵,正是經濟部水利署2016年啟動的前瞻建設水利工程,不僅提升排水系統的功效,更透過查水情APP的豪雨警示,讓各地立即掌握河川水位、橋梁安全警示等,保障民眾安全。

事實上,臺灣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毫米,卻大多數集中在豐水期間由颱風或豪雨所帶來的降雨,加上河川地形坡陡流急,不利水資源蓄存,造成雨量豐沛仍會缺水。因應臺灣先天水利條件與極端氣候的影響,升級防洪建設及防災機制,政府在前瞻計畫項下辦理多項水利建設,從2006年起的「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流域綜合治理計畫」到近年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環境建設-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持續透過編列特別預算,將資源分配給迫切需要治水的地方政府,並已陸續展現成效,如整治後的臺東太平溪、永樂排水、豐田排水等排水改善工程,今年相對於2016年尼伯特颱風的災情,已大幅減少淹水面積,並迅速退水。

跨域分工、善用科技打造水環境 有效防洪防災

「這些計畫藉由跨域分工合作,整合推動流域整體治理、縣市區域排水安全、瓶頸應急工程改善,同時兼顧生態保育等水與安全改善。」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為了強化治水防洪,水利署推動「逕流分擔」與「在地滯洪」雙策略:前者透過雨水下水道,讓公園、停車場、運動場等設施共同分擔雨量,成為避災措施,如彰化鹿港的洛津國小設置地下停車場兼具蓄洪池;後者則以多元工程方式持續改進地方災前整備、災中應變、及災後耐災復原的能力,全面性提升土地韌性,如雲林有才寮排水逾1,000公頃及高雄美濃地區逾70公頃,透過自然為本治理方式降低淹水風險,達到發揮維持耕作使用兼具土地承洪之雙重功效。

賴建信指出,有別於傳統大型水資源開發建設,前瞻建設改採多元化水源方案、強化區域水源調度備援及推動科技造水等策略,以提升水源運用效率,並強化備援供水韌性,與時俱進整合調度,因應極端氣候挑戰。同時,水利署「行動水情APP」提供豐富的水情、氣象圖資、CCTV監控、淹水感測器以及警戒推播,讓民眾即時關注防災資訊,無論豪雨、淹水,或是抗旱時水庫蓄水情形,都能藉此獲取新訊。「水資源開發的要務,就是讓溫室效應能在這一代處理好,給下一代安身立命的環境。」賴建信期許,前瞻水環境計畫不僅讓臺灣挺過極端氣候,更讓世代都能享有水資源滋養,邁向永續。

行動水情APP

整合氣象局及水利署相關資料,提供民眾透過智慧型手機,掌握即時詳盡的防災資訊,提供地區雨量、水位、CCTV監控影像、即時通報災情等各類水情及預警資訊。

(水利署廣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馬修嚴選攜手法朋 聯名共創優格版「北海道雪藏乳酪蛋糕」
下一篇
工研院跨域整合 助竹產業技術升級 舉辦示範成果發表暨媒合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