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醫療類股 進場時機到

本文共808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奐敏/台北報導

今年來醫療產業遇到連續市場逆風,包括川普藥價政策、關稅不確定性,使得具有剛性需求且較不受景氣影響的醫療類股走勢承壓,過去三個月MSCI全球醫療指數下跌6.9%,不過,法人指出,醫療產業財報表現亮眼,現在反而是進場醫療類股的好時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這波醫療類股承壓,主要來自藥價政策與關稅不確定衝擊,5月12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內容為有關美國政府擬採取「最惠國藥價政策」,未來美國藥價將調降50%至90%,終結美國藥價高於其他主要已開發市場國家的現象。此政策主張將美國處方藥價格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最低藥價掛鉤,然而該政策在法律依據、執行機制與國際協調層面都將面臨重大挑戰。

江宜虔指出,目前美國聯邦補助計畫占整體藥品通路市占率約為11%,最惠國藥價政策若只適用在該計畫,對藥廠及大型生技公司獲利影響幅度僅約10%至20%,且近期大型製藥廠及生技公司股價已反應此政策風險。其次,美國實施IRA法案中的藥價已經將藥品價格降低許多,未來即使實施最惠國藥價政策,未必會針對罕見疾病及距專利權到期仍久的藥品來執行,對整體醫療產業的影響在可控範圍。

在外部風險可控之下,更加凸顯醫療產業物美價廉、具高成長性的優勢,江宜虔說明,美國第1季財報公布已近尾聲,醫療產業有高達75%企業獲利超出市場預期一倍標準差以上,為所有產業中最高;根據FactSet最新數據,2025年醫療產業預估獲利成長率達16.1%,成長率僅次於科技產業的18.2%,但明顯優於S&P500指數的9.3%。

若從評價面來看更具吸引力,江宜虔表示,目前醫療產業的預估本益比為16倍,低於S&P500指數的21倍、科技產業的25倍。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分析,從次產業來看,製藥領域近期因美國藥價改革政策再度受到關注,但由於政策落實存在法律與執行面挑戰,使短期內對製藥與生技產業的獲利能力影響有限,而產業整體仍具備一定的成長潛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跨國科技基金 規模成長
下一篇
市場擔憂川普介入中東局勢 美股短線有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