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93字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啟關稅戰議題,並預告4月將對貿易夥伴執行對等關稅計畫,全球金融市場再度陷入動盪。中國信託投信指出,觀察2月以來新興亞洲資金動向,外資持續大舉撤離,累計淨流出達160.5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印度、台灣及南韓等市場,反映投資人對美國貿易政策轉向的疑慮升溫;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波資金外流潮中,越南市場展現特殊韌性,不僅維持資金淨流出規模相對較小,更是2025年以來東南亞各國指數維持上漲的市場,反映其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的關鍵角色。
中國信託投信分析,觀察最近一周新興亞洲資金流向,外資淨流出44.3億美元,其中,印度單周流出24.4億美元最多,台灣及南韓分別流出11.1億及2.8億美元。從指數表現來看,雖然新興亞洲指數上周漲幅1.6%,但區域內表現分歧。其中,南韓受惠科技概念股表現亮眼,上周漲幅2.7%,年初至今更大漲8.74%;相較之下,印度受外資持續撤離影響,上周下跌2.5%,顯示市場資金避險情緒升溫。
台股方面,在美國關稅政策利空消息不斷打壓下,上周指數下跌1.4%,以23,152點作收。中國信託投信表示,川普除了宣布對進口鋼鋁全面課徵25%關稅外,更將矛頭指向台灣半導體產業,使得台股投資氣氛趨於保守。然而,從基本面來看,1月上市公司營收仍創同期新高,顯示整體終端市場需求穩健,加上台灣對美國晶片出口僅占總出口比重6.6%,預期關稅政策對整體經濟影響有限。
中國信託越南機會基金經理人張晨瑋指出,在新興亞洲市場中,越南展現特殊韌性,年初至今累計上漲0.73%。這背後反映越南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扮演關鍵角色,即使面臨美國貿易壓力,外資對越南的投資信心仍然堅定。
張晨瑋強調,從外資投資數據來看,2023年至2024年越南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持續成長。根據2000年至2023年的累計FDI數據,韓國、新加坡和日本三國對越南的投資註冊資本均超過750億美元,遠高於中國大陸和香港的合計730億美元,顯示全球供應鏈正在越南進行大規模且多元的布局。
展望後市,中國信託投信提醒投資人,2月18日川普可能提出能源、晶片、藥品等關稅新命令,市場波動恐將加劇。建議投資人在此時保持審慎,可採取分批布局策略,並關注產業基本面穩健的優質標的。對於越南市場,考量其在供應鏈重組中的戰略地位,以及2025年可望升級為新興市場的契機,長期發展潛力仍然可期,投資人可透過定期定額方式進場布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