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2024台灣金融生活調查 購屋及投資需求造就借貸熱潮

本文共701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勁傑/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金融研訓院2024年完成第三次《台灣金融生活調查》,涵蓋全台多區人口,深入分析台灣民眾在防詐意識、借貸需求、財務管理及金融風險抵抗力的現況與趨勢。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台灣金融健康力逐漸提升但財脆者仍有改善空間。

首先,隨著詐騙手法的複雜化,台灣民眾的防詐意識也在快速提升。調查顯示,超過六成五的受訪者自信能夠識破並拒絕金融詐騙。其次,購屋及投資需求增加造就借貸熱潮升,調查顯示,選擇向金融機構借貸購屋或投資的比例增至56.3%,較2022年的43.6%大幅提升。而隨著2022年以來整體通膨上升,台灣民眾的日常支出也面臨挑戰,有79.3%的受訪者表示「支應生活」已不再輕鬆,相較於2022年,這一比例明顯上升。

另外,本次調查也發現,金融風險抵抗力落於「低」與「極低」的財務脆弱者,比例有減少的趨勢,也特別針對財務脆弱者進行了深入質性訪談與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財脆者受限於收入不穩定與對金融的有限認知,他們在金融體系中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缺乏足夠的韌性以應對經濟壓力或突發事件。

這次調查發現財務脆弱者有共同的行為迷思,包括一、緊急預備金的模糊界線;二、消費管理的極端分布;三、投資儲蓄混淆與衝動投資:四、快速致富的迷思與無視風險;五、對正規金融體系的不信任與脫離;六、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為;七、資訊來源的片面與過度自信;八、金融素養的M型分布。

金融研訓院指出,當前台灣財務脆弱者的金融行為與風險樣態,是多重因素交織下的結果,包括社會文化的影響、金融教育的不足以及制度化支持的缺失,應該多去理解而不要責怪,透過全面性的教育與政策介入,才能逐步降低這些族群的財務脆弱性,進一步推動全民的財務健康與穩定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2025年債市「蛇」來運轉 多元分散將成致勝關鍵
下一篇
美股ETF 人氣強強滾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