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07字
金管會今日宣布許可融創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該公司為第5家經金管會許可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的機構,銀行局也指出,目前尚有其他業者在申請中。
目前已開業的4家,去年度全年對國外的小額匯兌筆數有894萬筆,較112年增加46.9%,金額則為842億台幣,年增33.7%;今年1至3月,較去年同期,匯兌筆數278萬筆,較去年同期年增31.4%,金額為268億台幣,年增32.4%,統振、東聯互動、數位至匯、美家人力資源,這些公司資本額至少要1億元,外籍移工人數統計方面,銀行局指出,若排除失聯或尚未被允許入境的,大約70萬左右,
銀行局副局長侯立洋指出,依「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管理辦法」第7條第1項規定,非銀行及非電子支付機構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應檢具相關書件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融創公司申請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金管會經洽中央銀行意見後,審核通過融創公司申請案,該公司資本額為3億元,未來得提供在台灣的菲律賓籍及印尼籍移工將款項匯出至母國的服務,估計申請變更登記、更名、核發營運許可證、加入銀行公會的電子支付業務委員會、完成繳納規費等程序之後,正式開辦會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銀行局說明,融創公司的母公司煒晟公司,本來就從事外籍移工相關業務,等融創成立之後,移工匯款的處理,則會移轉至融創公司。由於人力公司只能作代結匯服務,但最後仍要透過銀行進行匯款,但若取得金管會的許可,則可由融創來進行匯兌業務,這和先前透過銀行的方式不一樣。
對於外籍移工匯款,每位移工的匯款筆數,上限分別為每筆3萬,每月5萬元,每年50萬元匯款上限,估計7月底、8月初可以上路,但銀行局仍強調,要等其APP準備好才能上路,而匯兌公司的APP除了匯兌,亦有檢核居留證的重要功能。至於在一家匯兌公司的額度若用完50萬元,則得透過另家公司才能繼續匯款,至於未歸戶管理會否因此增加洗錢疑慮?對此侯立洋也指出,銀行局會加強關注。
金管會也表示,希望經營外籍移工國外小額匯兌業務的機構依規定,導入外籍移工身分確認機制及匯兌款項保障等各項機制,並以便捷匯款方式,引導外籍移工透過合法管道辦理匯兌,達到普惠金融目的。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