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595字
為防堵「自然人憑證」驗證成為詐團開戶破口,金管會18日邀集各銀行、警政署與數發部開會,拍板兩項補強方案:一、搭配他行實體帳戶驗證,二、採行動電話門號驗證,由銀行擇一實施。市場預期,最快3個月內,自然人憑證開戶功能可望恢復。
會議中並未聚焦「視訊驗證」。據了解,因自然人憑證加視訊驗證,是要承作較高風險業務,如貸款。
若僅是要做轉帳交易等低風險,則不需採用視訊,因此會議中並未聚焦視訊驗證,而是直接進入單純做「轉帳」交易的更實務替代方案。
銀行主管指出,目前「第三類數位帳戶」(數三)就有以他行實體帳戶驗證開戶,月轉帳限額5萬元。若改為以自然人憑證+他行實體帳戶雙重驗證,則等同「第一類數位帳戶」(數一),轉帳限額可比照臨櫃辦理,最高達每月20萬元。
由於採用他行實體帳戶驗證技術成熟、成本相對低,各銀行多傾向採此方案。銀行圈預期,3個月內將全面恢復自然人憑證開戶。
金管會也請銀行公會彙整各銀行補強措施所需作業時間,並要求各行加強行員的防詐與識詐教育。
這波調整起因於去年第3季起,銀行發現透過自然人憑證開立的數位帳戶中,「警示戶」占比不斷攀升,主因是民眾遭詐團冒用憑證資料申辦帳戶。
金管會強調,自然人憑證本身技術安全無虞,問題出在民眾誤信代辦交出憑證與密碼,導致遭冒用。未來將以補強控管機制,而非全面禁止憑證驗證方式的「去風險」一刀切處理方式。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