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8字
國泰金控今日由國泰台大產學研究團隊舉行台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展望發表會,主持教授徐之強指出,團隊預期聯準會在6月會議不會調降利率,現在可能會降息的時間,一次在9月,另一次在12月;他也指出,以伊衝突之後,9月降1碼(0.25個百分點)機率接近8成,12月降1碼機率只有4成多,以伊衝突的確使聯準會降息決策受到影響,原先市場預估降息4碼,但由於關稅對物價影響,因此,現在降息幅度降為2碼的預期最大。
至於為何聯準會9月降息的可能性高於12月?徐之強分析,主要在於聯準會最重視的核心物價指數(PCE)有可能在年底回升至3%,所以,反而聯準會在12月降息的機率比9月來得高。
對等關稅若在7月解決,徐之強認為,不確定性雖消失,但若台美談出的關稅仍是25%,就仍會影響台灣出口;此外他也提示「提前出貨」效應的影響,恐怕會使下半年面臨「去庫存」壓力,倘若上半年都已提前補貨完成,就會面臨去庫存現象,而且,也得觀察其他競爭對手的關稅稅率,才能更明確看出下半年出口受到的影響。
國泰台大團隊認為,金融情勢指數可能在趨向寬鬆區間內偏下震盪,至於影響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因素,徐之強指出,主要影響變數包括各國與美國貿易談判缺乏進展,關稅風險影響全球需求前景;關稅不確定性限制聯準會降息前景,壓抑全球投資及消費需求;中國政策刺激,消費信心及房市動向,是否能支撐復甦動能;央行限貸令或衝擊房市動能,房貸利率走升或壓抑國內需求;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應用帶動科技業投資及產業升級轉型。
徐之強也指出,美國總統川普變來變去,也使經濟預測的情境經常掌握不住,這也是今年經濟預測最難進行之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