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金融三業對陸曝險再探底 合計降到8,769億元史上新低

金融業續收縮對陸曝險。(中通社)
金融業續收縮對陸曝險。(中通社)

本文共82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

金融業續收縮對陸曝險。據金管會截至2025年4月底統計,金融三業對陸曝險降到8,769.5億元續寫史上新低,年減1,657.5億元,年減幅擴大到16%。其中,銀行業曝險降至8,132億元,逼近「8」字頭;壽險業對陸資產更年減近三成,減幅是三業中最劇。

銀行業對陸曝險已連七年下滑。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後,國銀從2019年起每年平均減少逾千億元,2023年跌破兆元大關後,2024年再失守9,000億元,今年進一步滑落,全年可能跌破7,500億元。

進一步觀察,今年前四月,銀行業已大減對陸曝險384億元,為去年同期減幅(25億元)的15倍,顯示撤資速度明顯加快。其中,授信項目年減998.7億元最多,投資和資金拆存也分別年減208.3億元、245.7億元。

三大金融業2025年4月底對陸曝險
三大金融業2025年4月底對陸曝險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大陸經濟成長趨緩,地方債與房地產風險上升,國銀對授信、投資與拆存普遍採取更為保守態度。截至4月底,銀行對陸曝險占淨值比降至17.2%,寫下新低。

保險業方面,壽險對大陸有價證券投資(股票、公債、公司債等)降至524億元,年減209億元,減幅達29%。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地緣政治風險與大陸政經不確定性升高,使壽險公司進一步壓縮對陸部位。至於產險業,早在2023年初即已將對陸曝險降為「零」,迄今未再回補。

相較之下,證券期貨與投信業則是三業中唯一對陸曝險小幅增加者。截至4月底,曝險總額為113.5億元,年增4.57億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主要來自券商自營部位微幅增加短債投資。

目前,金融三業對陸曝險占淨值或可運用資金比率均處於歷史低檔:4月底保險業占可運用資金僅0.16%、證券期貨投信為1.39%、銀行占淨值比17.2%,皆反映金融業對大陸市場轉趨保守。

一名大型銀行主管坦言,中美關稅戰談判未定,料美方將續收緊AI晶片出口管制,勢將壓縮大陸電子與製造業出口,加上內需難見明顯復甦,下半年大陸經濟可能呈現「逐季轉弱」,台資金融機構對陸曝險預料還會進一步下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街口支付董總親上火線提四點聲明 資金受信託保護、呼籲商家繼續合作
下一篇
八壽險責任準備金釋出2,100億 將於半年報揭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