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善用多資產 ETF 提升投資績效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 櫃買中心/提供
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 櫃買中心/提供

本文共1326字

經濟日報 周冠男

金管會開放被動式多資產ETF,又稱為平衡型ETF。其主要的投資標可同時包含股票以及債券,有別於目前市面上掛牌以純粹股票或者純粹債券為投資標的的ETF。妥善應用多資產ETF對個人的投資績效,將有很大的提升效果。

個人財務規劃應分為兩部分,也就是理財與投資。理財應該是主動的,亦即投資人應該主動根據其風險承受能力、未來財務目標、收入、財富,以及年齡等等因素,規劃其配置於股票、債券與現金等資產的整體比例,這部分也稱為資產配置。

第二個步驟是投資,這部分是被動的,亦即將風險性資金配置於個別股票,個別債券的比例,這只要依個別股票及個別債券占其相對應市場的比例配置好資金,進行長期持續被動投資即可。

根據學術研究指出(Ibbotson,2009),超過87%-88%的共同基金報酬表現,可以被資產配置比例以及市場的走勢所解釋。而主動管理投資策略,亦即選股以及市場擇時,大概只能解釋12%到13%的投資組合報酬。換句話說,股債配置基本上就決定了個人所承受的投資風險,以及未來應有的預期報酬。

財務基本理論指出,想要獲得高報酬就必需要承擔高風險。因此資產配置,也就是如何將資金適當的配置在股票以及債券,得到自己想要的風險水準,就變得非常重要。過往臺灣市場只有純粹股票以及純粹債券的ETF,因此投資人必須決定如何將資金分配於這兩種ETF,但是由於一般人財務知識有限,這常常成為一個非常不容易的決策。

再者,國內的投資人長期喜好追逐短線報酬,股市每日當沖的交易量可以高達市場交易量的30%到40%。

也就是在臺灣的股市裡,許多人都想透過投機一夜致富,但是沒有人想要在資本市場裡面慢慢變有錢。

然而從財務理論而言,承擔適當的風險才會有相對應的期望報酬。投資人應該重新思考,投資資本市場應該是讓自己成為資本家,獲取資本合理報酬的便捷途徑。

多資產ETF的推出,提供一般投資人一個便捷的股債資產配置工具。投信公司可以根據數個固定的股票以及債券比例,編製平衡型股債基金指數,然後根據這些指數的比例,來推出各種不同股債比例,也就是不同風險與報酬級別的多資產ETF。

投信公司同時應提供充分的多資產ETF風險與報酬訊息,讓投資人根據其自身條件與財務目標,來選擇投資應該投資於哪一檔多資產ETF。這對國內投資人建立資產配置的觀念,選擇合適自己主客觀條件的股票與債券投資組合,將有非常好的幫助。

投資比的不是勇氣,比的是耐力。我相信多資產ETF的推出,可以讓國內投資人了解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協助其建立適當的股債資產配置,並且提升持續投資以及長期持有的觀念。

目前法令規定,股債平衡指數編製規則應訂定固定的股票及債券配置比例,或訂定指標條件及各指標條件下適用之股票及債券配置比例(例如:總體經濟指標、市場分析指標或產業分析指標等條件)。開放股債配置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進一步允許訂定各指標條件下適用之股債配置比例,可以因應市況提供投資人配置的彈性。

未來可以進一步思考,股債配置比例或許可以根據投資人的自身條件變動,例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讓股債比例跟隨投資人的年齡變動,也就是國外行之有年的生命周期基金。這將讓多資產ETF更具吸引力,幫助投資人更合適的達成其財務目標。(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2025國泰總公司員工春季健行盛大登場 逾2000人熱情參與
下一篇
全配現金 兆豐金派息1.6元 公股龍頭配息水準寫五年新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