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ATM 裝設增速減緩 兩個因素

本文共514字

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

外商星展銀行於2019年底宣布撤除台灣所有自動櫃員機(ATM)震撼市場,引發數位浪潮下ATM價值與存在效益的話題。儘管金管會統計2019年全體金融機構ATM台數突破3萬台後仍年年增加,但單年增加機台數卻下降,且部分外銀與民營銀行ATM台數還減少,顯示數位化降低實體需求及ATM設置成本等,影響金融機構ATM布局策略。

根據大型行庫資料,每裝設一台ATM的建置成本視功能差異,約在40萬元至85萬元之間不等,這還不含相關的錄影監視系統等成本在內。此外,ATM不是裝機就算完,後續的維運成本也不少,簡單來說,ATM的鈔票就必須仰賴人工補鈔,且如果不是設在分行內的ATM,設在行外還會有租金、委外保全補鈔等成本,其他還有維修、資訊系統更新、稽核查核等額外成本。

因此設置一台ATM的投資報酬率,在數位化趨勢下,轉帳、繳費與支付等功能被網銀、行動銀行、第三方支付等大幅取代,銀行業者坦承,現在ATM的使用率確實比早期要低許多。

銀行業者表示,現在會需要ATM,大多是需要現鈔,其次是補登存摺,但是數位帳戶大增也降低了補登需求。而ATM收入主要是跨行提款、轉帳等手續費,被行動銀行等取代下,難怪會有銀行如星展補貼跨轉手續費給客戶也要撤掉ATM。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彰銀配1元 現金股票各半
下一篇
面對川普2.0 公股銀強化在美業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