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97字
台企銀(2834)在8日突遭檢調搜索調查,儘管全案是否確有不法尚不明朗,但是台企銀內部原規劃為股本朝千億規模邁進,評估擬再度引資國發基金注資,在檢調偵辦司法事件突發下,恐影響爭取國發基金二度注資作業,台企銀股本要達到千億元的時間,有可能延後到明年下半年。
台企銀目前是六大上市公股銀行中資本額規模最小,去年拉高股利配發率突破100%,大幅增發股票股利、盈餘轉增資後,實收資本額才站上900億元關卡,來到916億元,但仍比彰銀、一銀、華銀、合庫銀等股本已登千億元以上的公股行庫要低,台企銀內部策略也早已擬具資本額要達到千億元的目標。
考量持續透過盈餘轉增資自然成長,股本增加速度較為緩慢,因此為了提早股本增至千億元規模的時間,台企銀內部醞釀再向國發基金爭取二度注資,期能獲得國發基金比照2019年參與私募現增,再次注資50億元,如此則搭配今年分派盈餘、配發股票股利盈餘轉增資,就可望在今年底實收資本額就達到千億元。
不過,台企銀突遭檢調搜索調查,有關董事長劉佩真被指疑涉浮報費用相關案件,事出突然,對台企銀的引資規劃恐產生影響,且調查完畢進一步釐清案情需要時間,則爭取國發基金再度注資的作業時程,也將可能隨之推遲。
國發基金之前在2019年8月首度參與台企銀私募增資,當時國發基金以私募價格每股11.95元,認購4億1,841萬股,合計注資台企銀約50億元。
國發基金私募三年閉鎖期雖然已經屆滿,但持股穩定,目前持股比近6%,是台企銀泛公股持股的穩定中堅力量。台企銀也在國發基金注資後轉骨成功,獲利成長登上百億元大關,股價也穩健走揚,讓國發基金投資也有亮眼的報酬率。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