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24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出爐 12/18頒獎

本文共1230字

經濟日報 記者余弦妙/即時報導

國科會5日赴行政院院會進行「2024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報告,二組得獎人分別深耕工程科技、生物醫農領域,呼應政府前瞻策略與科技發展遠景,實踐創新,對我國社會乃至全球發展形成關鍵的影響。

國科會指出,為鼓勵國民從事科技研究發展,其研發成果有特殊傑出發明或創新,對於國家社會具有重大影響性、改革性及創造性的貢獻者,國科會辦理「2024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分為「自然科學組」、「工程科技組」、「生物醫農組」及「人文社會組」,共有45組申請案。

經過由政府部門、業界、學術研究單位首長及學者專家等35人組成「審議會」,全案經初審、複審及決審,最終決選二組得獎人,分別為國立臺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白台瑞特聘教授以及由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吳明賢特聘教授、李宜家教授及劉志銘教授組成的三人團隊。

國科會表示,台北醫學大學特聘教授白台瑞為全球血漿分離術國際權威,曾任世界衛生組織顧問,更為我國傑出的研究學者,持續在臺推動「變革性治療性血液製品」的研發,成功提升血液製品的安全性及治療效果。其研究成果已成為預防多種疾病的重要基石,如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以及血友病等,未來將擴展應用至治療伊波拉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與A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等疾病,為醫學界注入突破性的創新。

白台瑞深諳全球衛生需求,積極建立全球學研網絡,讓臺灣成為國際學術交流的重要節點,在2008年加入臺北醫學大學,成立國際生醫工程博士學位學程,並擔任主任,深化我國與國際間學術交流的網絡,致力推動醫學工程與臨床應用之間的緊密連結,促進學術與實務間的合作,培育下一代年輕菁英人才。這些舉措不僅促進了臺灣血液研究的全球領先地位,更大幅增進了國際合作的範疇與深度,為醫學技術的發展打下穩固基礎。

另外,國科會表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的吳明賢特聘教授、李宜家教授及劉志銘教授團隊針對引發胃癌的幽門螺旋桿菌的抗藥性問題,成功開發出分子檢測技術,應用於個人化治療和胃癌預防,積極建立腸胃疾病與幽門桿菌臨床試驗聯盟,該團隊應用新的分子檢驗技術精準的選藥,並且開發第二線與第三線的救援治療處方,讓感染者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也推動社區幽門螺旋桿菌篩檢與根除計畫,使臺灣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生率大幅下降,研究成果不僅使臺灣社會健康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並且成為國際篩檢與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以預防胃癌的標準。

研究團隊藉由臺灣本土經驗和專業技術,參與並制定了國際共識與治療準則,對全球胃癌預防策略具有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彰顯臺灣醫學研發能力的同時,更確立了臺灣在國際胃癌防治領域的領導地位,對全球幽門螺旋桿菌和胃癌研究有重大且深具臨床影響力之貢獻。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每一組得獎人將獲頒獎金200萬元,每位得獎人獎座一座。本次兩組獲獎人將於113年12月18日(星期三)下午4時於行政院一樓大禮堂受獎並發表得獎感言,並由院長卓榮泰親自頒獎表揚,共同見證獲獎人的傑出成就與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產險去年保費2,702億創高 今年總額有望挑戰3,000億元
下一篇
LINE Pay將申請電支執照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