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MIC 調查:54%消費者對 AR 眼鏡有興趣 期待結合 AI 助理

本文共1031字

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即時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AR眼鏡與VR裝置意向調查」,台灣54%消費者對AR眼鏡有興趣,大幅超越不感興趣(15%),以18-25歲族群的感興趣比率(64%)最高。調查也顯示,消費者對AR眼鏡結合AI抱持高度期待,有67%消費者抱持期待,其中男性、26-35歲族群的期待比率最高,皆突破七成。

資深產業分析師柳育林分析,近年AR眼鏡受惠於AI技術的突破與加持,開啟更多互動應用的潛能,搭載的AI功能也更多元,例如問答、翻譯、識別與導航,從廠商動態來看,AR眼鏡搭載AI已成為潮流,廠商家數在這兩年有明顯突破,這股趨勢也將為台灣廠商帶來商機,特別是在關鍵技術與零組件。

柳育林表示,可持續關注的產業焦點有三個:一、Meta原型機Orion受到成本與技術等因素影響,無法在短期推出,但仍吸引業界矚目,其後續布局值得關注;二、Google專為XR裝置打造、整合Gemini的作業系統Android XR,已從頭盔擴展至眼鏡產品,深化與Samsung的夥伴關係,以及與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Warby Parker合作;三、中國大陸AR四小龍Rokid、RayNeo、INMO、XREAL,以及Snap等業者在AR+AI眼鏡的布局。此外,由Ray-Ban Meta帶起熱潮的非AR的AI眼鏡,滲透速度應快於AR眼鏡,其發展同樣值得關注。

資策會MIC進一步調查,對AR眼鏡感興趣程度一般或偏低的消費者,並探究其原因,最大宗因素是「配戴不習慣(48%)」,其次依序為「價格不合理(38%)」、「技術不成熟(37%)」、「未發現好的內容(32%)」,以及「外型不美觀(17%)」,皆為廠商想進一步拓展市占,須改善與解決的痛點。

資策會MIC也針對消費者對VR裝置的意向進行調查,持有VR裝置的消費者約一成,未來有意願購買的消費者約兩成、無意願者超過三成,從近年調查結果來看,整體購買意願變化不大,裝置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針對有意願購買的消費者,在已知價格愈高、效果與體驗愈好的前提下,願付價格在2024年出現明顯的預算調降趨勢,特別是願付價格逐漸往1-2萬區間靠攏,有意願購買者,願付價格在1-2萬的比率從36%提升至48%;願付價格在2-3萬區間的有意願購買者,從25%縮減至18%;願付價格在3萬甚至5萬以上高價位者,比率皆呈現衰退。針對購買意願不高者,調查顯示,三大主因為「價格不合理(55%)」、「空間不合適(41%)」與「裝置不舒適(29%)」。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藥華藥新藥 Ropeg 申請加拿大藥證 擴大全球 PV 市場版圖
下一篇
AMD 新一代 Zen 6傳採台積電 N2 有利台積電未來營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