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廣宇看人型機器人有3缺 鎖定工廠用估2028年成熟

本文共902字

經濟日報 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鴻海集團6成員鴻海、鴻華、廣宇、乙盛、鴻騰精密、京鼎本周舉行馬拉松企業主題座談會,鴻海AI伺服器今年出貨比過半,法人估出貨GB200及GB300機櫃破1萬台,廣宇則分享人型機器人策略,從線束切入搭配併購,坦言現階段仍有3挑戰待克服,人型機器人2028年才會成熟。

中國汽車線束本業面臨挑戰,包括工廠分散,且進入門檻較低,競爭對手多,故廣宇也積極切入新領域,目前除礦機業務外,看好機器人機會,公司認為中國機器人有機會發展的比美國更快,因中國有大量場景可以應用,目前和中國一家機器人公司合作,專注工廠用機器人,美國接觸中,期望跟中國客戶建立實際成果後,技術成熟再跟美商合作。

廣宇的策略是先供應中國機器人客戶線束,後續等合作伙伴會升級,將晶片放入線束中,提高機器人反應速度,廣宇也將合作開發樣品,預計年底完成,另外為跨入系統元件層級,廣宇也計畫併購馬達軸向電機公司,2026年該併購預估可以有獲利貢獻。

廣宇解釋,馬達主要分為徑向馬達和軸向馬達,目前應用以徑向馬達居多,軸向馬達因為一些技術問題所以使用的不多,現在機器人普遍有承重不足問題,一隻手只能搬10~15公斤,而這家軸向電機元件可以提升機器人承重力,目標2025年底可以完成收購。

廣宇認為機器人產業目前還不成熟,除只能用生成式AI,有承重限制,實務上還有電池時效太短難題,受限電池容量,機器人只能活動兩小時,但預計2028年固態電池大量應用,有機會延長機器人電力至4~6小時。

廣宇在東南亞布局30%產能,法人指出是鴻海集團最純的東南亞產能股,為集團避開中美貿易戰的重要成員,目前接獲中國AI客戶L10訂單,2025年營收成長預估20%以上,該部分還不含礦機業務。

海外基地主要在泰國和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稅率在東南亞國家中算低,客戶訂單都沒有減少,只有延緩出貨,再等關稅的最終結果,客戶目前的推論都是美國於原先延後的90天到期後仍會繼續延後關稅最終的定案。客戶也有在討論如何在東南亞各地分散產地,來減緩關稅的影響。

除原有的中國礦機客戶外,新接的美國礦機客戶最近下大訂單,廣宇是獨供,且採不帶料模式提升毛利率,6月開始貢獻,2026年營收可以貢獻120億元以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富邦證券輔導微程式資訊 7月14日起受理競價拍賣
下一篇
吳東亮進入新光三越董事會 人事布局埋下變數 改選再度擱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