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光洋科白金避險合約失利 已實現及未實現損失合計達上限

本文共514字

經濟日報 記者籃珮禎 / 台北即時報導

上櫃公司光洋科(1785)19日盤後公告,揭露其為避險目的所從事的白金期貨交易,因近期白金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其個別期貨契約的損失已觸及公司內部設定的上限。這些損失包含尚未平倉的未實現損失,以及已結清的已實現損失,兩者合計已逾1,300萬美元(約新台幣4.2億元)。

光洋科表示,損失主要來自兩部分,針對43筆總金額約3,523萬美元的白金期貨契約,這些合約是光洋科為避險生產原料白金價格波動所持有。

由於白金期貨價格持續攀升,導致這些尚未平倉的期貨部位產生了逾1,086萬美元(約新台幣3.5億元)的未實現損失。此未實現損失金額已達到公司設定的個別契約損失上限30%,且這些契約的期間始於2025年3月11日。

此外,另有30筆總金額約874萬美元的白金期貨契約,也因同樣的原因,在已結清平倉後產生了逾279萬美元(約新台幣9,000萬元)的已實現損失。這部分的已實現損失金額也觸及了個別契約損失上限的30%,且這些已實現損失的契約期間則從2025年3月3日開始。

光洋科指出,進行衍生性商品交易的目的是為了避險,其被避險項目為生產原料白金。然而,國際白金價格的強勁漲勢顯然超出了預期,導致原意為降低風險的避險工具,反而產生了較大損失。

光洋科公司。截自官網
光洋科公司。截自官網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遭列中國出口管制清單 漢翔:對民用業務確實有影響
下一篇
廣達加入 AI 電資大聯盟 技術長張嘉淵:盼打造多元生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