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造紙市場內溫外冷!2024年產量跌破400萬 探近九年新低

本文共934字

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即時報導

造紙公會18日舉行會員大會,理事長黃鯤雄致詞時提到,隨著美國和各國關稅談判漸趨明朗,供應鏈新局在望,要密切觀察市場變化;同時,在淨零排放驅動,也要把握智能化、低碳化關鍵轉型。另一方面,碳費開始計算徵收,造紙業者會面對更嚴峻的內外銷競爭考驗,呼籲應該加速、全面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為製造業強化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

造紙公會同步公布統計年報,受到全球經濟放緩,2024年台灣造紙總生產量389.5萬公噸,跌破維持7年的400萬公噸產量門檻,年減4.7%,寫下近9年最低紀錄。今年川普關稅政策增添全球經貿不確定性,連帶影響造紙表現,前四月生產量累計118.7萬公噸,比去年同期下滑9.3%。

造紙業反映新冠疫情之後的經濟局勢表現平淡。去年紙張生產量74.5萬公噸,生產量年減3.2%;紙板年產量為315萬公噸,較前一年度減少5.1%。銷售表現內溫外冷,總銷售量388.9萬公噸,比前年減少3.7%;內銷量252萬公噸,增加2.8%,外銷主要受到最大出口地中國大陸持續增產,但經濟內捲的影響,外銷量136.8萬公噸,減少13.7%。

今年4月川普揮出關稅大刀造成全球經貿股匯動盪,連帶衝擊造紙市場,據公會統計,除了家庭用紙比去年同期成長4.3%,其餘文化用紙、紙箱用紙、白紙板都受外銷之累牽制產量。業者只能期待,隨著美國和各國關稅談判陸續傳出正面消息,後市需求能逐季回溫。

隨著碳費計算徵收,台灣正式進入碳排有價的時代,公會轄下計有15家會員廠符合第一批徵收資格,正緊鑼密鼓準備自主減量計畫申請。在各方市場環境都還在觀察之際,造紙業希望納為高碳洩漏風險產業,會員廠待自主減量計劃通過審核,能獲得排放量調整係數值,再減輕成本壓力。

第一步碳費徵收已經跨出去了,造紙公會也呼籲政府接下來應該加速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水泥鋼鐵試申報先行,也擴散引導第一批碳費徵收對象的產業全面討論準備。

公會強調,國外紙品得以零關稅進口,2024年比例高達37.1%,進口紙品不只壓迫本地業者內銷空間,也提高國內倚賴進口的風險,在前景不明朗、碳費墊高生產成本、和零進口關稅等等各種條件下,公會呼籲台版CBAM能儘速設計落實,在國家淨零發展目標下有步驟策略地務實兼顧產業生存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南科攜手屏東縣政府 舉辦火箭發射與太空地面設備產業發展論壇
下一篇
因應快速交機與淨零壓力 航空業創新 新世代材料當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