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熱門 ETF 藏稅務風險 勤業眾信籲企業避開申報陷阱

本文共545字

經濟日報 記者胡順惠/台北即時報導

隨著ETF(指數型基金)投資風潮不斷升溫,不只散戶熱衷投入,越來越多企業也把ETF納入資產配置。不過,勤業眾信提醒,營利事業投資ETF雖能有效分散風險、提升資金運用效率,但背後涉及的課稅規定相當複雜,若沒搞清楚收益來源與性質,申報時恐怕踩雷。

勤業眾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陳惠明指出,企業投資ETF時,不同的收益類型,像是股利、利息、交易所得或借券收入,會依ETF的投資標的是國內或海外而適用不同課稅方式,例如來自國內股票型ETF的股利多屬資本公積返還,可免課稅;但若是國外股票或中國大陸的ETF收益,通常就要課稅。

此外,即使是ETF交易產生的資本利得,若是屬於國內發行的ETF,雖免證交稅,但仍須計入基本稅額;若是海外發行的ETF,則交易所得將直接納入企業營所稅課稅範圍。

陳惠明提醒,企業務必向投信公司索取收益分配通知書,或參考ETF官網、公開說明書,釐清各筆收入的性質與來源,才能避免申報錯誤,如果是透過國內券商進行海外ETF複委託,企業也需確認該收益是否屬於「投資成本返還」或「實際所得」,因為這會直接影響需不需要繳稅。

ETF的投資看似簡單,實際稅務判斷卻一點都不輕鬆。勤業眾信建議,企業在做ETF投資前,不妨先請教稅務顧問,才能降低風險、合法節稅,在追求投資效益的同時,也確保報稅不出錯。

勤業眾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陳惠明。業者提供
勤業眾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陳惠明。業者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亞洲生技大會23日登場 國際大廠艾伯維、吉利德等將參加投資高峰論壇
下一篇
台泥旗下超級電池工廠爆炸 高雄市府勒令停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