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華紙股東會/董座黃鯤雄:告別「林漿紙一貫」 獨立發展攻綠色經濟

本文共837字

經濟日報 記者嚴雅芳/台北即時報導

華紙(1905)17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黃鯤雄會中宣布,終止長年以來的「林漿紙一貫」經營模式,轉而讓林業、製漿、造紙三大業務體系各自獨立運作,開創新的發展機會。此舉象徵華紙將由傳統製紙產業邁向循環經濟與綠色能源的新階段。

黃鯤雄表示,華紙14年前面臨重大經營挑戰,當時藉由推動「林漿紙一貫」的垂直整合策略,成功穩定營運體質。然而,隨著產業與政策環境變化,該模式面臨轉型需求,華紙自三年前開始進行策略調整,全面改造設備與流程,確立林、漿、紙各自獨立發展的新方向。

他指出,過去林業的主要任務是支援製漿,製漿則支援造紙,三者環環相扣。但現在,這些部門將轉型為多元應用平台。例如,在製漿方面,除了繼續生產紙漿,也將擴大應用於綠色能源領域。今年華紙更取得台灣首張生質能源永續電力的ISO 13065認證,顯示其在再生能源領域的技術實力與承諾。

紙漿也朝「漿塑」與「抽絲」等新用途發展。黃鯤雄說,「漿塑」不是傳統塑膠,而是以紙漿為基礎,延伸出一體成形的可降解材料,應用於永續包裝與紡織領域;而紙品本身則從文化用紙擴展至食衣住行各層面,被用作塑膠複合材料的減碳替代品,逐步跳脫單一用途限制。

他指出,目前花蓮廠有六條漿塑產線生產食器,當初投資金額約2億元,近年需求持續攀升,目前產能已達滿載,終端產品單價比傳統紙餐盤高出一倍,主要供歐美市場,其中美國佔比超過五成。

面對永續轉型,黃鯤雄表示,華紙這幾年平均每年投入超過30億元進行設備更新與技術升級,且綠電發展成本遠高於一般發電。儘管財報短期內反映出壓力,但這是邁向長期價值與環境責任的必要代價。

他也提到,華紙目前的發電模式採高度環保設計,不僅具備較高技術門檻,更不會產生PM2.5等空污問題,符合國際減碳趨勢與社會期待。展望未來,華紙將持續以節能減碳與循環經濟為核心,全面落實永續轉型藍圖。

黃鯤雄表示,華紙正重新定義下一個世代的角色,已準備好告別舊模式,邁向林、漿、紙各自發展、交互賦能的新局面,透過多元應用與綠色創新,打造具永續價值的新體系。

華紙17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黃鯤雄會中宣布,終止長年以來的「林漿紙一貫」經營模式...
華紙17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黃鯤雄會中宣布,終止長年以來的「林漿紙一貫」經營模式,轉而讓林業、製漿、造紙三大業務體系各自獨立運作,開創新的發展機會。嚴雅芳/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愛立信:全球5G戶年底達29億 AR、AI驅動流量成長
下一篇
台版晶片法 五業者申請適用 台積電等七大科技廠符合條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