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一手掌握財經脈動!
現在下載經濟 App 馬上體驗


🎧 聽新聞|‼️ 即時快訊|📁 歷史推播


登入體驗抽 LINE POINTS
訂戶還有加碼喔!


不再通知

拆解機器人 黃仁勳點出兩大商機 大立光、亞光、原相等添利多

黃仁勳強調,AI正從虛擬運算邁向「實體化」時代。/AI生成
黃仁勳強調,AI正從虛擬運算邁向「實體化」時代。/AI生成

本文共900字

經濟日報 記者劉芳妙、朱子呈/台北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昨(21)日高喊:「機器人將是未來經濟的核心」之際,更點出機器人最關鍵在於不只是執行指令,而是能感知環境、理解物理世界,並做出反應。

法人指出,機器人零件結構複雜,除了要能「想」,感知外在環境變化要靠感測器,理解物理世界則要透過扮演「機器人眼睛」的鏡頭。黃仁勳點出上述兩項關鍵,將是機器人衍生出的大商機,台廠中,感測IC大廠原相已投入機器人領域多年,將搶搭相關商機;大立光(3008)、亞光等鏡頭廠也鎖定機器人大顯身手,同步受惠。

黃仁勳強調,AI正從虛擬運算邁向「實體化」時代,機器人不再只是會動的機械裝置,更是能理解世界的智慧代理。他認為,「AI是能思考的軟體,未來機器人不只是執行指令,而是能感知環境、理解物理世界,並做出反應。」

黃仁勳說,機器人能感知、理解世界、推理、規劃並採取行動,這與智能代理的功能相似,但機器人還需理解更多物理世界的知識,因此更具挑戰性。

他說,相較只能在螢幕內運作的語言模型,真正的機器人須處理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包括物體識別、力學反饋、空間感測與自主決策,這些都需仰賴強大的感知能力與硬體支援。

「機器人要在真實世界工作,必須像人類一樣能夠『看見』與『感覺』,這是AI走向實體化的關鍵。」法人看好,鏡頭、感測器是黃仁勳點名的機器人最關鍵的成分。

大立光與亞光皆看好人形機器人將成為電動車後的下波成長動能。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表示,最快今年下半年將量產人形機器人鏡頭模組,出貨歐美客戶,雖然數量不大,但已採5P設計,應用於眼部與手部辨識。他指出:「目前是用鏡頭取代觸覺,有些機器人每根手指都可能內建鏡頭,眼睛則通常配備三顆鏡頭,用於白天、夜間與防撞。」

亞光董事長賴以仁表示,公司已與歐美三家客戶合作少量試產,應用於手部感測與視覺辨識,預期兩至三年後有機會進入量產期。「一台人形機器人至少需七至八顆鏡頭,感知與觸覺都是必備元件。」

感測IC大廠原相則透過光學追蹤感測產品線,並搭配最新演算法,助力機器人判斷外在環境變動,能精確定位、計算出高效移動路徑,並回傳精確的移動數據。

原相機器人相關技術源自既有工業用光學追蹤感測器(OTS)、光學編碼器晶片,並已在官網大篇幅宣傳。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統一美國50 ETF 009811 7月9日開募
下一篇
台積電遇兩逆風 Q2獲利承壓 法人預估「雙率」恐下探財測低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