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35字
華新麗華(1605)16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焦佑倫表示,這段時間經歷全球經濟、政治的的波動,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儘管有短期的影響,但也有長期正面的好,自己是正面看待機會,展望今年,希望下半年沒有太多意外,辛苦1、2年,必然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焦佑倫表示,過去這段時間,經歷了全世界對經濟、政治影響非常巨大的波動,當前的政經局勢也起了根本性的變化,而華新現今已經發展成跨國、跨州的企業,集團在歐洲、東南亞、中國大陸等都有很多投資,因此國際改變對集團來說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這裡面有好、也有不好,有長期的好,也有短期的影響。」
盤點各國市場趨勢 台灣仍是主要支撐之一
觀察各國的市場趨勢,焦佑倫指出,中國大陸市場持續受到產能過剩,經濟需求處於較低的水平,東南亞方面,除了受到中美世界貿易戰的影響,印尼新總統上任,對經濟政策的調整,多多少少也影響集團在印尼的業務,特別是在礦物上面新增的稅,不過大致來說,集團在印尼的業務仍是相當平穩,可以維持獲利水平。
歐洲市場方面,焦佑倫指出,德國受到能源及中國市場的影響,作為全球火車頭的經濟體,事實上,現在已經不能用過去的方式來帶動歐洲的經濟,經歷這次歐洲跟美國,美國跟世界的貿易關係改變,歐洲很多國家都改變對國防基礎建設的投資跟政策,長期來說,對集團的布局會有正面影響。
「反觀我們所處的台灣,還是最好的地方!」焦佑倫說,受到AI、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台灣的經濟還是相當不錯,目前還是整個集團最主要的支撐之一。
展望未來,焦佑倫表示,集團的長期發展有幾大助力與影響,第一是能源,川普談到能源的競賽,對他而言成本是優先考量,對我們來說,成本、環境、數量都很重要,而能源發展還是台灣經濟的重中之重,集團產業與其息息相關,包括電網韌性化、風電、不銹鋼等都需要有大量有競爭力的綠電。
第二,影響最大的是國際政經環境趨勢跟演變,這已經不單單是講哪裡有戰爭,而是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政策,但自己是正面看待集團的機會,包括歐洲、東南亞、中國大陸及台灣都需要努力加強投資改善環境,經過這兩年的波動期,對集團長期發展仍是樂觀看待。
至於今年,焦佑倫表示,目前還是處在低獲利的水平,希望下半年不要有太多意外,持續維持一定的水準,「我們辛苦這1、2年,未來必然會比較好的發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