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4字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造成國際情勢波動劇烈,台灣機械公會13日呼應工業總會撥補台電建議,強調在產業面對內外各種艱難挑戰之際,對千億撥補台電一事朝野應理性看待,減少對中小企業製造成本壓力,以協助產業面對挑戰。
美國政府近期提出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雖說後續展開90天的緩衝期,各國與美亦開啟一連串談判,但機械產業已受到衝擊,包括訂單暫停生產或暫停出貨,交易條件重新洽談等,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機械產業來說,不啻為雪上加霜。
機械公會指出,近年來包括新冠疫情、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等,造成國際局勢變動不安,供應鏈與市場的變化幅度尤為劇烈,徹底改變以往景氣波動的循環。
此次美國對等關稅議題,更是讓出口廠商措手不及,關稅造成的不僅僅是直接成本的增加,更包括後續銷售模式與生產供應鏈的改變。
台灣的機械產業除了關稅,還須承擔匯率的雙邊夾殺。分析從4月1日起到5月12日收盤止,新台幣升值幅度達8.7%,而韓元升值3.7%,日圓升值0.9%,人民幣更僅升值0.5%。
對於根留台灣並以外銷為主的台灣機械產業,因無法及時避險,已造成利潤大幅縮減,企業經營挑戰一波接一波,產業營運資金槓桿受到極大影響,已無法再承受任何成本上增加,包括電價。
機械公會強調,台灣機械產業一直深耕台灣,過往藉由產業聚落與完整的分工模式,建立起台灣機械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但包括產業人才取得困難,不利傳統產業轉型與競爭力提升;匯率較競爭對手國強勢,導致外銷訂單競爭力下滑;土地與水電等各類企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壓縮企業獲利空間。
以及國際供應鏈轉移下,導致國內中小微型供應鏈萎縮與斷鏈等,這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機械產業來說,每個挑戰都是關乎生存之戰。
因此,機械公會呼應全國工業總會建議,在產業面對內外各種艱難挑戰之際,對千億撥補台電一事,朝野應理性看待。企業若能因此不必憂心電價波動,避免增加經營成本,讓產業得以喘息,也有助產業度過關稅衝擊,從容面對後續的國際挑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