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光催化合成阿茲海默症藥物 突破性研究登國際期刊

本文共927字

聯合報 記者郭韋綺/高雄即時報導

光也能製藥!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團隊以光催化技術,突破藥物與材料科學,僅需4分之1的成本,即可提升生產效率近千倍,合成出阿茲海默症藥物中的重要成分,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登上權威化學國際期刊。

廖軒宏自創了一套「光催化逆向合成魔法」,他將分子比喻成人,傳統化學規則下,分子相當「懶惰」,能坐不站、能躺不坐,最愛待在舒適穩定的環境,然而,這些分子結構具備相當的爆發力,只要促使它們動起來,賦予活性,即可讓分子進入高能狀態,簡單說,找到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活化分子方法,對人類將更為有用。

廖軒宏表示,傳統有機合成方法主要遵循「Downhill合成策略」,透過降低能量來獲得更穩定的產物,顛覆傳統方法,利用光能操控分子結構,採用截然不同「Uphill逆向合成策略」,如台東知名景點「水往上流」,看似違反自然趨勢,實則利用光催化技術,在合成分子的過程中提供額外的光能量,克服熱力學障礙,讓分子在溫和的環境下,進入高能狀態,施展逆向合成魔法,完成過去不可能的任務。

這不僅能精確獲得高價值的化合物,達到特定化學轉化,也能藉此創造全新的藥物與材料,為未來的綠色化學與精準醫藥開發提供了新的可能。

廖軒宏解釋,為使分子達到不穩定的活性狀態,過往的策略經常需要佐以強鹼或重金屬催化劑來強迫反應進行,增加環境負擔與操作難度。而在這場「光的革命」中,「光催化」這項核心技術,能精準調控分子的變化。

光催化技術再與曾獲諾貝爾獎、對藥物開發至關重要的「掌性磷酸催化劑」相結合,得以更精準地取得特定鏡像化合物,不僅能合成醫藥領域具抗菌、抗癌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也能合成阿茲海默症藥物中的重要成分。

這項研究不僅可能改變未來合成藥物與材料的方式,讓製藥更有效率、讓製備過程更環保,同時為有機化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反應型式,能夠在溫和條件下獲得高選擇性的產物。

結合連續流體化技術與光反應器,此項合成策略成功提升反應量級,使生產效率提升千倍,並實現1-烷基-2,3-烯烴酯的克級合成,使其更適合工業化生產。此合成策略也可應用於天然產物的開發與工業製程,未來有望在藥物與材料科學領域帶來革命性的突破。

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獲國際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美國化學會期刊》接受和肯定,顯示在化學領域重大影響。

光的革命!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中)團隊助攻失智症藥物登權威化學期刊 ...
光的革命!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中)團隊助攻失智症藥物登權威化學期刊 JACS)。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圖/中山大學提供
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副教授廖軒宏。圖/中山大學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數位就業金卡上路近2年 數發部:向北美、亞洲推廣
下一篇
台積電亞利桑那子公司 去年虧損近143億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