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02字
面對美國關稅戰,PC品牌廠透過調漲終端產品售價因應之餘,也早已開始催促供應鏈往東南亞、北美布局。但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又不點名哪個國家,PC供應鏈現在想遷移也不知往哪布局,政策不確定讓PC供應鏈面臨左右為難的狀況。
川普日前宣布大規模的「對等關稅」計畫,根據貿易夥伴國對美國徵收的關稅稅率以牙還牙。川普指示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逐一檢視各國徵收的關稅,以及監管和補貼現況,作為回敬「對等關稅」的依據。新的對等關稅最快4月2日生效。
以代工廠最主流的東南亞生產基地越南為例,越南為美國第三大進口國,且對美國進口越南產品課稅頗高,成為白宮出手實施對等關稅國家機率高,台灣代工廠先前為避開美中貿易戰,大舉將產能遷移至越南,若到時川普針對越南課稅,國內大型代工廠可說無一倖免,品牌廠若選擇把原本在大陸生產的筆電轉至越南,之後難保越南不會遭川普盯上,繞了一大圈想避開關稅,結果還是白忙一場。
「川普2.0」鼓吹製造重回美國,但以消費性電子製造低毛利率的水準,碰上美國勞工成本高及缺乏供應鏈,PC很難在當地組裝製造。儘管包含鴻海(2317)、廣達等大型代工廠在美國有製造基地,主要也是生產高價伺服器,而非消費性電子產品。
這也意味著想要PC美國製造,目前仍是高難度問題,廠商若要從無到有打造新生產基地,至少要一年半載,四年後若美國總統換人當,政策又轉向,屆時在美國蓋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生產線還要不要持續也是無解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