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衝刺 AI 創造社會福祉

本文共1351字

經濟日報 工業技術與資訊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社會責任」是ESG重要的指標之一,而隨著科技快速演進,全球有愈來愈多科技公司、學術機構與非營利組織,正積極將科技應用於解決社會問題,促進公平與包容,使更多人能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例如以創科科技應用於教育、醫療、身障平權等,縮小不同族群間的落差,創造更包容的社會。

根據微軟於2023年發表的一篇報導,人工智慧(AI)與輔助技術正在幫助全球超過10億名身心障礙者獲取更多發展機會,例如透過AI技術改善視障者的閱讀體驗、協助聽障者即時獲取資訊等。這些技術不僅提升身障者生活品質,也有助融入社會,科技的演進,成為弭平資訊與文化落差的重要角色。

台灣以資通訊產業聞名於世,近年來更積極運用創新科技,使聽障者跨越生理限制,例如工研院就透過AI與5G技術,使得聽障者在獲取資訊與藝文體驗上獲得前所未有的便利與可能性。

資訊化時代,新聞與即時資訊幾乎涵蓋了生活所需的必要情報。但對聽障者而言,主流新聞多以聲音與字幕呈現,無法完全滿足其需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全球約有超過5%的人口(約4.3億人)因嚴重聽力損失需要治療,台灣的聽障人士約有12萬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面臨資訊的不對等,無論是新聞、教育、公共服務,甚至是即時通訊,皆可能因缺乏無障礙設計而產生理解上的落差。

為使資訊更直覺地傳遞給聽障者,工研院開發出一套自動轉換成手語影像的AI系統「AI虛擬手語氣象主播」。該技術結合大語言模型、深度學習與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將新聞文字內容即時轉換為手語影像,由虛擬主播進行播報,讓聽障者也能同步獲取即時資訊,不須等待影片後製上字幕,或受限手語翻譯員的人力與時間。

這套手語轉換技術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不僅能夠運用在新聞媒體,未來也可應用於政府公告、緊急災害警報與教育課程等,例如當許多政策與資訊需即時傳遞給社會大眾時,為確保不因聽覺障礙而錯失重要消息,需透過手語主播系統,聽障者能夠同步獲得正確資訊。

同時,這項技術的發展也促進手語數位化。由於不同地區的手語可能存在差異,透過AI的持續學習優化,未來有機會建立更精確的手語翻譯系統,使手語傳播更加普及,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無障礙溝通環境。

藝術文化是社會價值與歷史文化的載體,聽障者往往因缺乏聲音感知,無法完整體驗音樂或戲劇演出。表演藝術中,音樂、節奏與現場氛圍能瞬間打動人心,對聽障朋友而言,僅憑字幕或手語翻譯,難以完整傳達音樂的節奏與情感。

為此,工研院研發全台首款可移動式「5G共感穿戴背心」,利用5G的廣連結與低延遲特性,將音樂中的震動和節奏轉化為觸覺與視覺反饋,讓使用者以全新的感官體驗,感受藝術魅力。2024年,該技術與國家兩廳院及桃園市政府攜手舉辦文化平權展演,聽障舞者穿上背心後,即刻捕捉音樂中的細膩情感,隨著節奏自由舞動,突破了傳統音樂僅能靠聲音表達的局限。國家兩廳院也邀請台北市立啟聰學校的學生參與聲音探索課程,使年輕一代透過科技體驗多感官藝術,激發對文化的愛好。

工研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工研院以整合跨域解方,加速產業前進動能,擘畫「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為解決方案,用科技創新翻轉生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嶄新市場,引領產業社會邁向美好未來。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輝達GTC行情失靈 台積電破底創半年低點
下一篇
台積董事會未談投資英特爾 劉鏡清:最新製程一定在台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