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13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多次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甚至傳出美國政府可能正在推動一項涉及晶片製造商英特爾(Intel)和台積電(2330)組成合資公司的計畫。對此,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資料庫總監劉佩真14日表示,這對台積電來說不是最好的選項,並可能會讓台積電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備受考驗,建議宜先從關稅,或是赴美擴大投資來進行,這對台積電來說較能掌控。
美國總統川普14日在簽下對等關稅後,還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我們希望他們回到美國,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台積電接下來的動向和布局備受外界關注。
關於美方希望促使台積電與英特爾進行合資一事,劉佩真表示,這對台積電來說並不是最好的選項,主要由於台積電和英特爾目前在先進製程上是一個敵對競爭對手的態勢,然而從過去幾年的發展觀察,英特爾在先進製程的進行上似乎不是那麼順利,英特爾下單給台積電5奈米、4奈米、3奈米,甚至是未來的2奈米,英特爾都必須仰賴台積電晶圓代工的供應。
劉佩真還提到,若未來美國要促成英特爾和台積電合資,而且還要台積電協助英特爾在2奈米、3奈米製程良率上的改善,這恐對於「台積電技術外流疑慮」會有比較多的想像空間,且會讓台積電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上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受到威脅。
劉佩真表示,台積電和英特爾合資事宜,應該還是要留做最後選項,因為雙方的合資,對台積電將會產生較不利的影響。
劉佩真認為,相對來說,在「關稅」或「到美國進行擴大投資」,是現階段對台積電來說比較能掌控的選擇,相對也比較單純。而且台積電亦可藉由其無可取代地位,來進行價格成本的轉嫁,讓客戶共同承擔增加的成本。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