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靠獨家車用IC年年賺一股本!它不做「Me too」產品 堅持差異化戰略 圈粉客戶賺更大

力領科技董事長毛穎文希望未來力領營收可以再翻2至3倍,做到100億元的營業規模。(圖/陳俊松攝)
力領科技董事長毛穎文希望未來力領營收可以再翻2至3倍,做到100億元的營業規模。(圖/陳俊松攝)

本文共1547字

經濟日報 財訊雙週刊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力領2021年從母公司矽創的車載事業部門獨立出來,每年只靠著專注於開發車用顯示器驅動IC,就賺逾一個股本。

作者:林苑卿

車用顯示驅動IC廠商力領科技,是台灣老字號驅動IC公司矽創旗下的小金雞。2021年從矽創的車載事業體分割出來之後,每年只靠著專注於開發車用顯示器驅動IC,就賺逾一個股本,毛利率更一度飆破56%,獲利能力更居於全球車用顯示器驅動IC產業的領先群。

專注車用 毛利率飆破5成

海內外車用顯示器驅動IC市場競爭者多如牛毛,其中更不乏營業額比力領大上數倍之多的公司,能獲利的卻是屈指可數。而力領能有高效獲利能力,背後的關鍵原因就是:不爭做「Me too」的產品,陷入削價競爭的泥淖;而是花更多力氣開發「獨門產品」,提高客戶的倚賴度。

「我們走了一條路,就是把很多功能整合在同一顆IC,過往沒有公司像我們做得這麼徹底。」過去一向很少接受媒體專訪的力領董事長毛穎文,接受《財訊》專訪時強調,汽車產業的特性就是每顆零件都要花很多時間去認證,力領推出這款產品之後,客戶就不需要花力氣做太多的IC認證,最後連業界也都跟著仿效。

毛穎文說的高整合度IC,指的就是力領的空調圓形旋鈕。過去傳統車款導入傳統空調旋鈕,車內光線較暗時,駕駛可能比較難分辨每顆旋鈕的功能、旋轉方向等;而力領開發的空調旋鈕顯示器3合1方案,有別於過去每一塊彩色液晶螢幕都需要1顆MCU(微控制器)進行控制,現在只需要單顆MCU就可以控制多片面板顯示器,更有利於降低客戶的成本,目前已獲得多家車廠採用,並成為成獨家供應商。

此外,《財訊》雙週刊指出,力領也與一階(Tier1)汽車電子供應商、面板或車廠一起討論需求,開發出獨一無二規格的產品再交由車廠做認證。如針對符合經濟切割的12吋螢幕,開發出支援Full HD解析度的RGB驅動IC。或者開發在傳統RGB面板上增加白色畫素,有效降低顯示螢幕之耗能,且解決過熱之問題,已經獲得客戶導入設計(Design In),預計明年能有量產產品。

早在2009年矽創成立車載事業體時,就已經觀察到若做「Me too」的驅動IC公司,要得到量產的機會,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客戶會選擇更信賴的供應商優先合作。就算最後有機會獲得採用,在價格競爭激烈之下,毛利率也不高,長期下去,營運就會難以為繼。

智慧座艙潛力大 市場騰飛

近年來,智慧座艙已經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點。根據市調機構IHS Markit的資料,智慧座艙市場,包括座艙域控制器(DCU)、車用面板、抬頭顯示器(HUD)、車載娛樂系統等在內的產品,預計將從2021年的420億美元成長至2030年達681億美元。

有趣的是,《財訊》雙週刊也發現,過去產業界不少業者專攻主流的12吋以上大尺寸車用顯示器,但是力領反而專注在其他較不被重視的市場;如抬頭顯示器,原本只有高階車款配備,結果隨著中階車種滲透率擴大,力領又成為許多車廠首選的合作夥伴。毛穎文直呼:「現在看來把車載事業體獨立出來,是一個非常對的選擇,向客戶證明我們專注的決心。」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特性是任何一顆小零件故障,都要耗費時間與人力做分析並寫報告,如果沒有獨立成一家具規模的公司,很難應付客戶如此繁複與嚴苛的要求,因為這些都相當耗費人力、物力與資金。

兆豐證券也預估,1輛車平均使用車用顯示驅動IC的數量從目前的2~3顆,在未來幾年將增長到16顆以上。「我看到很多新的設計案陸續進來,所以力領的營收在未來會陸續發酵,」毛穎文對於未來展望樂觀透露。

延伸閱讀:

台積電要求中國客戶:產品須由美國商務部「白名單」業者封裝 哪些台廠上榜?有轉單效應?

川普祭出25%鋼鋁關稅!誰受益?誰受害?3個QA掌握重點

精誠黃華勇再出手!第三方支付新兵報到,能否再造下一檔千元金融科技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財訊雙週刊》隔週四出刊,1974年創刊,是台灣財經雜誌中,最資深權威的財經專業媒體雜誌是創造兩岸三地政經投資理財議題,洞燭市場的先行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南芮氏規模4.4地震 南科管理回應了
下一篇
輝達黃仁勳推史上最大基建 供應鏈將迎千億美元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