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抽 AirPods!


本周獎品大升級!
讀 3 篇科技主題文章
👉AI、半導體、電動車👈


追蹤趨勢 登入閱讀拿好禮 🎧


不再通知

文組能吃ChatGPT紅利!她37歲用AI聰明工作:用5小時創造20小時產值

台大財金畢業的丁筱晶,在成為雙寶媽後,為了孩子決定成為數位遊牧族。黃菁慧攝
台大財金畢業的丁筱晶,在成為雙寶媽後,為了孩子決定成為數位遊牧族。黃菁慧攝

本文共3328字

經濟日報 遠見雜誌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文/林士蕙

誰說文組不能玩轉AI?台大財金畢業的丁筱晶,在成為雙寶媽後,為了孩子決定成為數位遊牧族。她靠著ChatGPT ,讓在家接案的日子更有效率:工時壓到5小時,還創造出4倍的產值。這位文組媽媽如何善用科技一邊育兒、一邊擁抱事業?為何她說AI是人生新局「第三選擇」,只要懂得正確使用它?

當你好不容易取得夢幻工作,卻面臨中途放棄的可能。該怎麼辦?

現年37歲的丁筱晶(Karen)是文組出身,大學念台大財金。在台灣工作與創業數年後,她赴美國紐約大學攻讀數位與多媒體行銷碩士,隨後順利踏入夢想中的矽谷科技公司,從事行銷數據分析工作。不過在33歲那年,丁筱晶迎接了人生新角色:成為一對雙胞胎男孩的媽媽。

沒有長輩後援幫忙下,丁筱晶坦承,同時照顧兩個活潑小男孩的負擔,可能等於其他人帶一個孩子的三到四倍。她決定在台灣育兒,以數位遊牧方式維持矽谷工作,後來又成自由接案族。

丁筱晶認為面對母職「隨時on call」是無法拒絕的人生新局。秀出自己筆電上滿滿由兒子貼上的狗狗貼紙,她微笑說,這是某日她暫時離開,孩子們的自主傑作。或許是雙胞胎兒子,希望媽媽別老是看電腦的另類「小提醒」。

但正走上職涯順路,丁筱晶也坦承:自己實在不想因為當媽,被迫從事可以早點下班、卻低薪低挑戰的工作。該在孩子以及事業中如何取捨?

AI可以是第三選擇

「還好,AI給了我第三個選擇!」丁筱晶說。就在她最辛苦的2022年,ChatGPT翩然問世。這個生成式AI不只震驚世界,也提示了她全新的方向。

2022年底,丁筱晶參與了在台灣創立Generative AI社群的李慕約舉行的一場生成式AI忘年會。當她看台上的講者,使用模型API接上Google雲端表單,融入程式碼。接著指令一下,另一欄馬上跳出滿滿的結果!丁筱晶就此被ChatGPT的魔法收服。

「我今天如果用五小時時間,創造跟20小時一樣的產值。...特別對於處在我這種人生階段,一邊要兼顧幼兒,一邊就還是很熱愛工作的女性而言,我覺得這(生成式AI)是解答了。」

丁筱晶當時想清楚,既然要給孩子夠多時間,學著用AI提高效率,以便壓低自己完成一個專案的工時勢在必行。

於是,她一開始先控制接案量,努力使用零碎時間,慢慢練出用AI提高效率的解方。讓自己每天接案時間不要太多,還有空過著忙家務、孩子和「me time」的日子。

甚至,她還能騰出空自我進修:向AI討教學習架網站的新技能,會的事情更多,接案議價時也更有底氣。

到底她如何打磨出,用五小時做出20小時產值的方法?「系統化是關鍵,」丁筱晶指出,要想辦法把日常工作,設計出一個系統化的架構,然後拆出適合AI去做的部分,該讓AI自動化的,就別自己來。

丁筱晶善用科技,一邊育兒、一邊擁抱事業。黃菁慧攝
丁筱晶善用科技,一邊育兒、一邊擁抱事業。黃菁慧攝

ChatGPT如何成為救星:工作結合自動化流程

丁筱晶舉例,假設她現在要寫一個定期摘要國際新聞的電子報,首先是得設計出電子報產製流程的系統化骨幹。電子報的骨幹是什麼?她認為其實是兩件事:找資料跟寫摘要。所以可以先設計出找資料與寫摘要的流程,然後想辦法分出需要自己來,以及可讓AI自動化的部分。

這要如何分?丁筱晶認為,去網路上抓新聞、做摘要以及彙整進表單這些步驟,都是只要有程式碼或AI就能自動化的部分。至於不能用AI或者程式碼取代的,她認為有兩個,就是設定選新聞的條件,以及人為把關資訊核實的最後一關。她會再進一步拆解,這裡面還是否有可請AI自動化的部分。

然後她會發現,在選新聞的條件方面,自己可以融入過往對新聞的要求標準來產製一個通用於整個電子報的選文指令,藉此自動化請AI去篩選。如此,她只要看篩選完的部分即可,又加速了工作。

而像是丁筱晶平常在做的B2B行銷專案,她認為跟電子報也有不少相像之處,如行銷報告也得搜集大量資料,重新整理摘出重點。所以她就可將經驗複製過去,加乘享受「AI自動化紅利」。如此不斷滾動式優化自己一整天的工作,最後就能得到大量節省工時的成果。

AI工作實戰:打造電子報經驗

丁筱晶曾公開分享自己打造「Flying Chicken」電子報的經驗。如何辦到?她大方揭露自己一個小祕訣:許多嘗試過ChatGPT這類AI聊天機器人的人常抱怨,他們出來的答案就是不那麼理想。她認為,面對AI要像Push好學生一樣,不斷逼迫它做得更好。在指令中納入評分機制,可以用來激勵AI為了得高分不斷自我優化。以下分為執行步驟、技術條件來談:

打造電子報需要的技術條件:

1. 在Google Sheet雲端報表、Google Doc雲端文件應用上接上大模型的API,例如gpt-4o-mini,以方便導入AI在線上執行工作。

2. 導入Google App Script與Python程式碼,用來串接網頁爬蟲導入彙整新聞內容到Google Sheet。程式碼開發環境使用Google Colab。

3. 電子報檔案歸檔最終放在Google Drive雲端硬碟。

丁筱晶與AI、程式自動化協作出電子報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自動化程式依據丁筱晶設定的有興趣主題關鍵字,去網上抓取網路資訊,彙整至Google Sheet。例如一個關鍵字,會抓一百篇文章。

步驟二:AI依據她設定的指令條件以1至10針對文章摘要進行評分,再依據評分高低來重新排列,最高評分的即是最高價值資訊,會放在Google Sheet報表最後一頁。

步驟三:AI根據評分結果,將高評分的原始稿進行翻譯與摘要撰寫,將完整的電子報內容輸出到Google Doc並生成檔名,存在GoogleDrive雲端硬碟上。

步驟四:丁筱晶看最終在Google Doc上整理出的草稿內容,確認資訊細節非張冠李戴,或者脈絡錯誤。

最終成果:丁筱晶自估,比起以往傳統用人力製作電子報需要1080分鐘,有AI協作後僅花261分鐘,時間少了76%。

丁筱晶善用GPT與程式碼打造電子報,AI打造一期草稿僅需幾十分鐘。圖片來源:Fl...
丁筱晶善用GPT與程式碼打造電子報,AI打造一期草稿僅需幾十分鐘。圖片來源:Flyingchicken電子報截圖

文組也能善用AI?

不過,無論是將Google表單接上ChatGPT模型的API(應用程式介面)、還是在Google 雲端表單上加載App Script或Python這類程式碼,都需要對程式語言一定程度的理解,不少人可能看了原始碼就卻步。大學念財金、屬文組出身的她如何克服?

丁筱晶指出,其實她也是大學畢業入社會創業時,才開始接觸HTML/CSS這類網頁前端設計語言。在紐約大學唸研究所期間,則是透過選修、自學Python, SQL,而後陸續在工作與自己做的專案中,持續深化這兩者的能力。並非從小就學程式。

「我覺得不要怕看到程式碼,儘量去嘗試就對了,」丁筱晶點出突圍的心法。不過,她認為,自從有了生成式AI,現在學程式比她當年又容易得太多。因為AI就是很好的學程式老師!

丁筱晶認為,有了ChatGPT以後,AI幾乎就像是程式碼的百科全書,有疑惑直接問AI就對了!就算AI有時答案錯誤,只要你持續不斷地追問,終究會被你撞出答案。同時,AI的優點是它沒有脾氣,可以耐心地教導。就算是零經驗的人,也請放心大膽問笨問題。

她也舉自己的經驗,以前她不會架網站,是在這幾年成為自由接案族才開始跟AI學。然而就靠著這樣不懈地趁空學習,如今已可以加入自己接案的工作項目,用來變現。

當然,丁筱晶認為不能都把工作外包給AI,而是懂得和它協作。她建議使用的人要從CEO的角度思考,分配最適合的工作給AI。 例如,內容創作者使用AI時,應將自己定位為專案的領導者,負責發想文章的核心概念、切入角度與整體方向,彙整資料則交給工具。

當然最終的內容正確性把關,也需人類。她指出,像是電子報生成時間只要幾十分鐘,她對內容品質要求度高,通常得花上5小時來確認。但這個最後關卡,絕不能外包給機器。

非科技背景也能用 AI 加分的三點建議

文組出身,如何吃到「AI紅利」?從丁筱晶的經驗,可彙整出給與非科技人使用生成式AI的以下三點建議:

1. 培養和AI對話的原子習慣: 從最簡單的工作開始,哪怕是資料蒐集、摘要撰寫,將AI融入工作流程。把這件事當作原子習慣,天天與AI對話。你會愈來愈覺得它好用。

2. 協作精神: 將AI視為工作伙伴,學習拆解工作流程,找出AI的優勢,與人類獨特價值結合。

3. 持續學習新技能: 了解AI基本原理後,也可善用AI這個優異的「家教小老師」,不斷擴充個人知識庫。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和泰車:觀察對等關稅變數 車美仕續攻海外市場
下一篇
美中 AI 模型爭霸 鴻海、廣達等迎伺服器建置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