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4字
銀川台協會長、巨皇集團董事長李京安1996年赴陸發展,2008年起跨足新能源,面對近年大陸太陽能產業產能過剩,以及受歐美制裁的討論,他在受訪時指出,「這是一個可循環、可持續的產業」,隨早年的太陽能板、風機設備進入汰換潮,在大陸新的需求估計還有2到30年的發展空間,只要經得起磨練,台商可藉資金優勢與陸企合作,達到兩岸的雙贏。
李京安1996年被美國公司派到上海任職,後決定創業,從貿易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後,跨足房地產、新能源,成立巨皇集團,並以寧夏為中心,輻射有光電發展潛力的大陸西北五省。
李京安坦言,剛到寧夏時,大陸對沙塵暴的治理還未達預期,後隨治沙工程推進,沙地變綠地,加上當地有精細化工、高端製造業配套,也給了太陽能產業更多發展空間。
對於近年大陸太陽能產業屢傳產能過剩,以及歐美制裁,李京安認為這不不會影響產業發展的前景。他說,在市場經濟運作下,大陸太陽能產業已形成規模,並布局全球,能極大的壓低成本,導致歐美企業難以競爭,才會出此措施打壓。
他表示,隨著科技進步,在大陸很多2004年左右投建的太陽能板、風電機組,在大陸正面臨汰換潮,新技術的機組用地面積更小,標準也不斷提高,這將是下一階段的發展契機。同時,隨寧夏等地的高壓電網建置和發電成本降低,「棄光率」也大有改善,「我估計在這2、30年裡面,還是有發展空間存在的」,因為「這是一個可持續、可循環發展的產業」。
因此,李京安認為,只要經得起磨練,大陸的新能源市場仍有很大空間,且台灣其實也有不少新能源機組的材料是自大陸進口,台灣企業若能從資金成本較低的優勢角度切入,與大陸企業合作,可達到雙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