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7字
蘋果在台北時間6日凌晨舉行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公布相關新產品,其中混合實境(MR)頭盔也在萬眾矚目下正式面市。外資圈對此多抱持正向觀點,預估今年10月將量產出貨。
其中,摩根士丹利證券在第一時間出具報告公布完整供應鏈,台廠有11家入列,包括台積電(2330)(2330)、日月光投控(3711)(3711)、GIS-KY(6456)(6456)、和碩(4938)(4938)、台郡(6269)(6269)、臻鼎-KY(4958)(4958)、大立光(3008)(3008)、欣興(3037)(3037)、景碩(3189)(3189)、南電(8046)(8046)、采鈺(6789)(6789)。
大摩在這篇名為「蘋果園區直擊:WWDC 2023」的報告中指出,蘋果新品擴增實境(AR)頭盔Vision Pro硬體規格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不過,由於3,499美元的價格偏高,加上真正到手可能要到明年初,都可能抑制市場對於相關硬體供應鏈的熱度。
大摩分析,儘管Vision Pro價格高於預期,但供應鏈可能要到今年10月才能量產,這代表今年的產量預期較低,應該是不到50萬個。因此,相關供應鏈短期內的熱度可能略為下降。Vision Pro的進一步應用程式開發及創新值得關注,因為第二代產品正在籌備中,可能會在2025年。
報告詳細列出Vision Pro供應鏈,在台廠方面,獲得大摩給予「優於大盤」評等的公司包括台積電及大立光,「中性」的公司包括日月光投控、GIS-KY、和碩、台郡、臻鼎-KY,「不如大盤」的公司包括欣興、景碩、南電。另外,采鈺雖也在供應鏈的名單上,但不在大摩的研究範圍內。
延伸閱讀
蘋果Vision Pro售價逾10萬 郭明錤:不利短期內的投資情緒
VIP/蘋果推出MR頭盔Vision Pro股價卻翻黑 市場、法人怎麼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