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國科會:太空地面設備打進國際供應鏈 2025年產值將衝3,000億元

本文共856字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即時報導

太空科技產業是蔡政府六大核心產業。2022年台灣太空產業產值達2,158億元,國科會今(29)日表示,將以太空研發補助與投資抵減等策略,加速低軌衛星地面通訊設備產業發展,力拚地面設備產值在2025年增加800億元、衝上近3,000億元。

國科會今日召開第五次委員會議,聽取太空中心提報「台灣太空科技發展」報告。國科會表示,因應產業應用創新需求,將與經濟部、教育部共同推動太空科技發展,鎖定衛星製造、發射服務、地面設備、應用服務等四大目標市場。

國家太空中心副主任朱崇惠在會後記者會表示,2022年台灣太空產業產值2,158億元,其中,地面設備2,129億元、占98.7%,且近二年國內地面設備產值(不含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達20%成長,大幅優於全球市場成長幅度的0.3%。

她表示,台灣太空地面設備產業已具相當規模,現已有46家業者打入國際低軌衛星供應鏈,推估2025年台灣衛星地面設備相關產值,增加至少800億元,也就是達到將近3,000億元。台灣整體太空產值希望在2029年衝到兆元大關。

她進一步指出,針對地面設備產業發展,國科會攜手經濟部,目標是建立自主發展通訊酬載,提升地面終端供應能量。技術則發展鎖定遙測與通訊可移動式地面設備、以及開發多模多軌衛星服務所需新世代地面設備。

至於衛星製造,朱崇惠表示,規劃育成衛星系統新創公司,引導產業跨域與橫向協作,串聯衛星產業上中下游;元件部分,透過國產衛星計畫提供飛試驗證,建立自主衛星供應鏈,打入國際衛星產業鏈。

針對發射服務,朱崇惠指出,將升級旭海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域,並建置國家發射場域,並發展可將百公斤以上衛星送入低軌道的衛星發射載具。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表示,台灣能夠選擇的地方有限,選址部分牽涉層面甚廣,預訂今年內完成選址。

至於衛星應用,朱崇惠表示,鑑於民眾生活與科技愈趨密切,將透過公部門應用推動民用,例如國土規劃、觀測等衛星影像加值服務,防災、海事、偏鄉、車聯網、無人機等通訊應用服務。今年下半年將升空的獵風者衛星,後續也將規劃、推動加強資料商業化應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種樹就能發大財?福華洪奇昌:碳權開發首重林下經濟
下一篇
經濟部:花蓮強震房屋毀損受災戶 免繳3至6月水電費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