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132字
在美國以硬體創業不容易,出生台灣的移民二代,沒有資訊背景、不打電玩,竟打造一個年出貨量16萬台桌機的電競品牌,還吸引佳世達集團投資。
5、6年前,每個週二、四下午2點,美國加州都有一架滿載某台灣品牌主機板的貨機降落機場。台灣移民、30多歲的徐世榮,早已從洛杉磯市區飲料店外帶好幾杯台灣人愛喝的波霸奶茶,守在機場倉庫準備突襲。
他一方面「盧」該品牌的台灣業務人員,把這批貨賣一些給他,用來組裝他剛創立的電競電腦品牌,同時打聽市場情報。
如今,這家Skytech Gaming,已是美國第五大電競桌電品牌,勝過台灣的宏碁和華碩。
客製化是最大賣點,玩家能自由選配CPU、顯卡、機殼、記憶體等配件,2021年出貨量達到16萬台,營收67億元台幣。
徐世榮也因此在僑委會與大股東佳世達推薦下,成為2022年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創業及經濟發展類」獲獎者。
他去年10月回台領獎時,站在同為獲獎者的羽球金牌國手王齊麟身旁,徐世榮的壯碩身材毫不遜色。一頭短髮、戴著無框眼鏡的他,其實沒有資訊相關背景、也不會打電玩,會投入電競電腦產業,「是大數據叫我進這行的,」他說。
移民二代,為還債而創業
在新北市永和區出生的徐世榮,10歲時跟著父母移民美國。就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時,家裡經營的餐廳卻遭遇財務困難,為了分擔家計,他從學費昂貴的生技系轉到容易畢業的視覺藝術系,並開始經營電商幫家裡還債。
那時是2007年,電商的高速成長時期,他發現單眼相機開始流行,於是從亞洲批來三角架、電池和相機包等周邊配件,在新蛋、亞馬遜銷售,再從戶外用品一路賣到電子產品。
當時,台灣和中國的電子品牌如華碩、TP-Link想要打進美國電商市場,都找徐世榮當顧問和操盤手。他曾幫TP-Link在亞馬遜銷售的業績,從每月5、60萬台幣,半年內就提高到3、400萬。最高峰時,他曾同時幫80個品牌做網路行銷。
數據告訴他:賣電競電腦會賺
15年,徐世榮透過Google和亞馬遜的數據,發現「電競電腦」的搜尋量每年成長2到3成,驚覺這是消費電子業的新金礦。
「我什麼都賣過,只要懂賣,什麼產品都能賣,」徐世榮和員工決定試水溫,組裝7台電競規格的主機,沒想到一天就在亞馬遜賣掉。
他立刻決定自創電競電腦品牌,但要取什麼名字?
很簡單,他用5個不同品牌名,在網站上刊登一模一樣的產品、照片和文案,看誰轉換率最高。最後是Skytech Gaming出線,他馬上註冊商標。
「做行銷,不能對品牌有感情,一切是數據說話,」他語氣堅定。
然而電競桌機競爭對手眾多,包括及美國本土品牌、同樣走純電商的CyberPower跟iBUYPOWER。身為後進者,徐世榮必須出奇招才能在市場生存。
後進者突圍的「吸睛大法」
第一個要征服的對象,不是戴爾、惠普和華碩等競品,而是亞馬遜。過去行銷經驗告訴徐世榮,提高點擊率,演算法會提高產品曝光率,就會帶來銷量。他的吸睛大法說來簡單,就是跟「別人不一樣」。
早期每台電競主機都是黑色系,徐世榮大膽推出白色機殼,白色的點擊率就是黑色的2.5倍;風扇葉面傳統用黑紅搭配,他在市場上率先用藍白當主色;競品主機照片都朝左,Skytech Gaming偏偏就朝右。
吸引消費者點擊後,接下來重點是文案,「競爭對手都在解釋產品規格,但不會告訴消費者真正要的資訊。」他則反過來,介紹電腦能跑得動像「絕地求生」、「要塞英雄」等熱門遊戲。這招打中了要在聖誕節和感恩節推薦禮物的媽媽們,她們只知道小孩熱衷什麼遊戲,對電腦規格一無所知。
Skytech Gaming逐漸打響名聲,如今亞馬遜營收就佔超過3成、2成來自自家官網,剩下則是新蛋、好市多、 Best Buy等電商。
第二招突圍方法,是拚客製化和產品豐富度。點進Skytech Gaming亞馬遜上的銷售頁面,即便同一產品,也能有3到4項不同規格選擇,進行一定程度客製化。
更專業的玩家則會到Skytech Gaming官網,自由選擇主板、CPU、GPU、記憶體、機殼和風扇等組件,最多搭配出200樣不同規格的主機。相較之下,國際大廠每年推10到15樣產品已經是極限。
電商專家、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瀏覽了Skytech Gaming官網及亞馬遜銷售頁,他認為主打外型搶眼、規格多樣化為賣點的Skytech Gaming,很適合純電商模式。
「電商最大的優點就是貨架無限大,」他舉例,若在實體商店,Skytech Gaming電腦必須和國際大牌擺在一起陳列,能展示的機型也有限,反而沒辦法突顯它的特色。
為因應客製化,Skytech Gaming在加州工廠的組裝線也經過特殊設計,最快可以在半小時裝完一台不同規格的電腦,也因此,Skytech Gaming收到訂單後,48小時內就能出貨,降低庫存壓力。
去年,徐世榮在高雄岡山蓋一座千坪工廠,組裝主板和綁線,再將半成品出口美國,大幅降低美國人力成本和庫存。未來他規劃在高雄組裝整機,作為亞洲出口基地賣到澳洲、日本和新加坡。
勤跑業務,北美電腦業幾乎都認識他
「他們(Skytech Gaming)竄起來很快,很短時間就做到市場上一定地位,」一名零組件供應商總經理直言,Skytech Gaming能躋身市場前五大、打敗大品牌,關鍵是徐世榮花很多心力蒐集數據,了解消費者喜好,「在對的時間推出對的產品,快速反映市場需求。」
尤其徐世榮沒有電子業背景,初期曾找過中盤商進貨,但成本壓不下來、很難獲利,因此決定直攻上游。但沒沒無聞的新公司,要供應商穩定供貨是很大的挑戰。
徐世榮回憶創業前幾年的生活,早上6點進公司處理公務,中午開車挨家挨戶拜訪供應商和搶貨,晚上再回工廠盯大夜班產線。
下從業務、上到美國總經理,徐世榮每天登門拜訪、請吃飯,「就是死賴皮、不要臉煩他們。你一直跑,人家就會給你一次機會。」
透過供應商一個拉一個介紹,順利將供應鏈搭建起來,「到最後北美電腦業每個主管幾乎都認識我,」他笑聲中帶著幾分自豪。
母公司淨利率略勝宏碁,吸引友通入股
徐世榮沒有雄厚的資本,所以策略是避開紅海、找出藍海,「我不喜歡殺價格、淌混水式的華人經營模式,」他說。
2021年,Skytech Gaming母公司Brainstorm的淨利率為3.7%,略勝過宏碁的3.42%。
2019年感恩節,亞馬遜和Best Buy總共對Skytech Gaming開出2000台的訂單需求,但受限於產能,Skytech Gaming只敢接下400台。
在美國,硬體公司要募資並不容易,朋友建議徐世榮可以尋求台灣資本。在台灣券商牽線之下,2021年,佳世達旗下工業電腦廠友通以1797萬美元(約5.1億台幣),取得Skytech Gaming母公司Brainstorm的35.09%股權,友通擁有過半表決權及董事席次。
搭上疫情紅利,2021年正好也是電腦產業最高峰,Brainstorm獲利2.48億,友通也認列3500萬。
佳世達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經理、友通副董事長李昌鴻分析,入股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在美國有個現成可以做設計製造的公司,與友通旗下既有的中國、德國廠互補。
他觀察,美國就業環境的天花板,讓台灣許多移民二代選擇創業,「用新模式在美國發展、做到60億規模非常不容易。徐世榮的經驗可以讓台灣新創參考,在美國開公司沒這麼難。」
【延伸閱讀】
經銷商罵三字經、新車還沒騎到家就壞 老三SYM如何重奪第一?
花60萬買下班5千小時!他用這個投資祕訣,從理財小白到財務自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