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元大寶華:製造業庫存去化需要3季到1年 台灣經濟成長難樂觀

本文共872字

聯合報 記者陳素玲/台北即時報導

不少經濟預測機構都評估下半年科技業庫存可望去化,經濟可望開始回溫,但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今天表示,多數廠商對年中庫存調整結束的預期,乃是基於「正常庫存天數」的假設,而這個假設又奠基於對市場景氣與需求的看法。由於市場需求明顯不足,多數業者可能還要3季到1年時間,存貨才會回到正常,下半年需求恐有「未如預期」回溫風險,使庫存去化時程延長,致台灣今年經濟成長難樂觀。

元大寶華表示,去年底評估業況時,製造業廠商大多預期今年上半年應可庫存去化完成,但近來業者陸續修正看法,表示庫存去化將比預期久,台灣自行車兩大廠即為顯例。

元大寶華指出,巨大的庫存數量高得超乎預期,去化速度也意外得慢,原本以為一個旺季即可消化,如今預計最快9月以後庫存才能降下來;美利達亦表示,本以為疫情過後,庫存可以快速消化,但事與願違,目前預計庫存大概要1年才能解決。其實不僅自行車產業陷於消化庫存的困境,還有許多電子資訊業與其他製造業也面臨同樣問題,資訊電子業2022第4季銷售量指數下降8.4%,存貨量指數年增率高達48.2%,可以得見。

為什麼擁有完整生產資料(含上/下游)的製造業廠商,會錯判去化庫存時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多數廠商對年中庫存調整結束的預期,乃是基於「正常庫存天數」的假設,而這個假設又奠基於對市場景氣與需求的看法。

廠商愈來愈發現全球需求偏冷、景氣復甦腳步緩慢(亦與主要央行持續升息有關),下半年需求恐有「未如預期」回溫的風險,使庫存去化時程延長。

元大寶華認為,即使政府還稅於民的6000元現金發放在即,多少有利台灣消費動能。但目前製造業庫存壓力仍大,抑制產業投產意願,也拖累今年經濟成長表現。由於市場需求明顯不足,多數業者可能還要3季到1年時間,存貨才會回到正常情況,而銷售量指數開始呈現上升的狀態。對照過去經驗,本波庫存去化循環有延長的現象。

元大寶華表示,綜上可知,在全球需求未見強勁復甦前,滿手庫存的台灣製造業與資訊電子業對傳統旺季的看法轉為保守,投產行為也會相應調節,挹注台灣經濟成長的力道自然減弱,連帶讓今年台灣GDP難以亮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合機前5月營收13.71億元 年增22.7%
下一篇
瑞昱在美國控告聯發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